近日,通化铁路运输法院大法庭内,两起“小案”悄然化解。没有对簿公堂的激烈交锋,只有法官与当事人围桌而坐的轻声细语,司法为民的暖意,正是从这些民生“小事”中涓涓流淌。



案件一:兄妹继承山场,追回承包费

“法官,我爸前年就走了,说好给承包费迟迟不给”乔某攥着承包合同,声音发颤。了解完案情后,法官与被告康某联系,对方明确拒绝支付,态度强硬,以“无法办理林权证”为由推脱。

开庭前,双方到场,法官向双方询问开庭之前是否仍需要调解,并向被告释明法理,作为承包方,有义务支付承包费,被告思索后,准备分两批将钱转至乔某处,乔某接受。

签字时,乔某表示:“也算是完成父亲的遗愿了。”

‌案件二:公开招标养林蛙,村集体追回承包费‌

同一天,另一起承包林蛙沟的承包方也拒绝支付承包费,村委会书记表示,林蛙沟是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承包出去的,正常2024年11月就应该给钱了,但现在就是不接电话,实在是没办法了,都是村民,我们也无能为力。

开庭前,被告到场,法官向其说明法律关系,在耐心劝说下,最终双方定好调解方案,法院出具调解书。

两起案件开庭当日调解,法官充分倾听原告诉求与被告意见,结合证据材料释法明理,引导双方换位思考、互谅互让。经过耐心沟通与多轮协商,最终促成两案当事人达成一致调解意见,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以“调”止争,以“和”化讼。通化铁路运输法院将以此次调解工作为契机,继续践行新时代司法为民理念,用更有温度的司法举措回应群众期待,书写法治护航民生、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篇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