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徐州中院积极践行如我在诉理念,创新协作联动工作机制,依托徐州市劳动人事争议联合调处中心(以下简称联调中心),向前延伸审判职能,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
“太感谢了,我的工资要回来了!”
日前,在联调中心服务窗口,王女士握着调解员的手激动不已。她因被拖欠劳务费前来求助,从申请调解到钱款到账仅用了10余天。这是联调中心为劳动者 “撑腰” 的日常一幕,也为即将到来的劳动节增添了一抹法治温情。
这样的场景在联调中心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2021年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徐州市总工会、徐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徐州市司法局四家单位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委托工会调解的机制。
次年8月,四家单位开始协商推进市级联调中心的建设。2024年5月市级联调中心开始运行。
“中心致力于打造覆盖主城区云、鼓、泉三地的纠纷一站式调处阵地,同时服务全市的联调联处工作。中心内设有多个职能场地及特色调处场所。并且通过智能化建设,和内部流转程序,让群众少跑腿。” 驻联调中心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道。
自2024年5月试运行以来,联调中心共调处劳动争议案件613件,调解成功490件。调解成功率近80%,实现了收案数和裁审周期双下降。
联调中心通过三个“一体化”,即机构职能一体化、人员力量一体化、程序衔接一体化,实现了两个优化,即纠纷解决关口前移,解纷效果优化;纠纷解决周期缩短,解纷效率优化。
2024年9月,在联调中心的巡回法庭,鼓楼区法院的朱淼淼法官和工会派出的调解员携手调解了吴某和李某之间的工资争议。
吴某于2022年入职一家公司并与其建立劳动关系。因该公司拒绝支付工资,吴某将其诉至法院。吴某工作期间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为王某,但在提起诉讼时法定代表人已经变更为李某。
李某因与王某有经济纠纷未解决,同时认为吴某不是给自己工作的,对支付工资有些难以接受。
经过审判员和调解员的耐心劝导,吴某理解了李某的顾虑,并愿意在金额上做出让步。李某也明白了公司经营问题不能让原告吴某承担,表示愿意支付,最终当场拿出现金解决了纠纷。
在联调中心,司法为民实实在在地体现于每一个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案件处理中,市中院通过两级法院联动的方式,打通百姓维权的最后一公里,让打官司变得更加便利。
2025年3月初,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年劳动者为索要自己及老伴在徐州某物业公司提供劳务期间的劳务费,走进了联调中心。联调中心接待后,发现物业公司注册地在云龙区,于是迅速联系云龙区人民法院。云龙区法院接到通知后立即响应,考虑到当事人年事已高、行动不便,迅速派出审判团队对接。
3月中旬,王茹法官就两起案件组织原、被告双方进行调解,通过核对相关材料,厘清事实、明确诉请金额,最终成功调解结案。从受理到调解结案仅用了十余天。
解决劳动者的急难愁盼问题,是司法的温度。
2025年4月,因2023年8月上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导致十级伤残的孙某,红着眼眶向吴晓志法官表示感谢。这起困扰了孙某近两年的案件,终于得到了妥善化解,孙某从任职企业得到了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等,合计9万元。孙某一家都很高兴,被伤病折磨了近两年,什么时候能够得到赔偿,曾经是她最大的急难愁盼。
在二审审理期间,市中院主审法官吴晓志认真审查双方的证据,考虑到目前经济形势下企业存在的客观困难,和孙某家庭的生活压力,认为协商解决应当是最好的解决路径,因此在企业和孙某之间展开了耐心细致的调解,最后妥善解决,孙某顺利拿到了赔偿。
“我们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工作模式,实现调解、仲裁、诉讼的高效衔接,切实解决劳动者的急难愁盼问题。” 驻联调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接下来,徐州市劳动人事争议联合调处中心将继续优化工作机制,提升服务水平,为劳动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维权服务,为徐州市的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与社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