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的新中国第一次大授衔,除了光彩夺目的十大元帅之外,最引人关注的当属十大大将。
战功赫赫且军事指挥才能非凡的粟裕将军位列大将之首显然毫无争议,至于其他的几位大将人选也都无一不是战场上的风云人物。一如王树声大将便是资历深厚、戎马倥偬,战绩彪炳,期间更是多次死里逃生,堪称传奇。
1905年,王树声出生于湖北麻城,众所周知麻城乃是著名的将军县。
不过与很多将军不同的是他出身相对富裕,出生于一个小地主家庭。但是在他十岁左右时便遭父母早亡,生活是以也多有磋磨,不过幸而有舅爷丁枕鱼等人资助也不至于太难。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兄长的影响之下,他也接触了新思想,进而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26年麻城农民运动轰轰烈烈,王树声积极投身农会,对土豪劣绅是毫不留情。这其中就包括了舅爷丁枕鱼一家以及自己的大舅一家。他更是大义灭亲,亲自对大舅执行砍头。
1927年9月,王树声参与组织了麻城九月暴动,继而参加黄麻起义。
土地革命时期,他也一路擢升,历任第七军第一队党代表、中共鄂豫边特委委员、鄂豫皖红4军第10师第30团团长、73师师长、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兼第31军军长、西路军副总指挥兼第9军军长等职。
不过西路军的西征却可以说是我军革命战争史上的一场悲剧。
当时为了控制陕甘宁同河西走廊链接苏联的陆地生命线,打通苏联军援的西北通道,策应河东主力安全,这支人数约为二万二千人的队伍,以孤军之姿西渡黄河,进入河西走廊开始西征。
徐向前担任了总指挥,而王树声则担任了西路军副总指挥。
但是西北地区的局势可以说是十分复杂,西北三马实力不容小觑,甚至可以直白的说是高下立判。
所谓“西北三马”指的就是盘踞在青海、甘肃和宁夏的地方军阀,三个军阀头子都姓马,所以俗称“三马”。这三人文化素质很低,但带兵很有一套,部队作风凶悍狠辣。
一方是无后勤、无弹药补给、无任何救援,另一方则是熟悉地形、作风狠辣的马家军,其实结局已经注定。
最终,西路军虽然经过浴血奋战,但几乎全军覆灭、所剩无几。
而在被包围后为了保存有生力量,西路军军政委员决定分兵突围。剩余兵力分为左、右两个支队,右支队1000余人由李先念向新疆挺进,设法绕过敌人。左支队500余人由王树声率领,向东转移。王树声的队伍此后经历了3个月多的苦战,最后只剩下10多人闯出了祁连山。
此时,他们继续向延安方向走不可避免的会路过西北三马的地盘,为了避免被敌人发现,王树声决定分开走,分为两拨,乔装打扮回延安。
王树声和骑兵师长杜义德、第9军营长谭云保
、警卫员饶金才一起走。
不过连续赶了几天路,他们找到一个骡马店住了下来之后,便迅速暴露了。原来期间不小心露了白以及枪支,很快便引来了20多名土匪。
土匪要求王树声等人将金银以及枪支交出,否者就别想走。杜义德、谭云保准备拼命,但杜义德观察觉得不是马家军,遂决定放弃枪支、金子,甚至于情急之下跪下劝说三人冷静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只要能回到延安,一切都有希望。
如是之下杜义德等人这才决定交出枪支和金子,他们也侥幸躲过了一劫。
此事之后,王树声意识到四人同行还是目标太大,于是4个人分成两组,他和饶金才一组,杜义德和谭云保一组,分头回延安。
半路上,王树声被敌人发现,他和饶金才也走散了。无奈之下,为了躲避追兵,王树声钻进了腾格里沙漠,走了3天才走出来。在路上偶遇了一位当地老汉,便上前问路,谎称自己是外地来做生意的。
没想到老汉一眼就识破了他,说他的神色和腔调根本不是生意人,直接告诉他前方有马家军,想活命就跟我走。
在路上,王树声得知老汉名叫俞学仁,是一位愿意帮助红军的朴实庄稼汉。
在老人家里,王树声休养了好几天,临走之际,老人提出掩护他过关,让他假装哑巴。
没想到过关的时候还是被守军看出了破绽,见他食指上有老茧,怀疑他是当兵的。老汉赶紧拿出一只兔子,说这是哑巴刚打的,送给看守回去吃,看守想了想,就放他们走了,几个月后,王树声顺利返回延安。
王树声的这段经历险象环生,充分体现了这位开国大将的非凡智慧和运气。之后王树声也被安排进了抗大学习。
不过我们同样要说的是,西路军西征期间这位大将也有驱逐女兵、枪杀李彩云将军的故事(当然了,对于此事他一直是否认的,但杜义德晚年却表示了忏悔)。这也体现出了人身上的两面性,人是不可能完美的这一特点。而对于历史人物我们也不应盲目崇拜,我们更应该有的是“崇拜事件中的人,而非人本身”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