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秋收起义的成功拉开了工农武装斗争的序幕。人人都熟知,毛主席在这场起义中的重要作用,但有另外四个重要领导人却被忽视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另外四人的故事。

牺牲者:血染征途的革命忠魂

要说的第一个人叫卢德铭,他是当时秋收起义的总指挥。在毛主席决定率领队伍向井冈山转移时,卢德铭负责指挥起义部队的行动。



1927年9月9日,卢德铭率领警卫团起义,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一师一团,从修水西门出发向毛主席靠拢。一路上虽然大小战事不断,可在卢德铭的领导下有惊无险地度过了。后来毛主席决定将部队转移到井冈山,时任总指挥的卢德铭全力支持毛主席的决定,并开始率部转移。

然而途经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时,卢德铭部遭到了国民党部队的伏击。卢德铭发现敌情时,已被国民党部队重重包围。革命的火种需要保留,他当机立断决定主力部队突围,他自己则率领一支小队断后。

卢德铭与那支小队的战士们殊死搏战,拖住了敌人,主力部队成功脱险。可这支断后的小队却损失惨重,可以说是用生命给同志们托举出了一条生路。卢德铭中弹牺牲,时年22岁。毛主席闻讯后悲伤不已,痛呼:“还我总指挥!”



第二个要说的则是秋收起义的“大管家”,余贲民。

他的入党介绍人是毛主席,在秋收起义时被委以负责后勤保障的重任。那时的工农革命军是出了名的穷,物资匮乏的条件下要保障部队的顺利转移,对后勤保障的要求极高。而余贲民精打细算、小心计划,确保了各部必要补给的供应。

转移到井冈山后,余贲民任湘鄂赣省委军事部长。在工作中,余贲民表现出众。然而天妒英才,1933年湖北通城战斗中,我党还是丧失了这位优秀的战士——他为掩护战友撤退而中弹牺牲,时年45岁。毛泽东曾感慨:“余贲民的牺牲是革命的巨大损失。”



叛变者:理想崩塌后的沉沦

如果说上述两人是血染征途的革命忠魂,那么下面要说的两人就是令人痛恶的背叛者——余洒度和苏先骏。

两人皆是黄埔军校的高材生,秋收起义时皆是积极响应。可当起义局势不明时,他们两个立马出现了动摇,可见是革命里的投机分子。余洒度时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长,本也是个作战勇猛的将领。

可在攻打长沙失利,工农红军决定向湘赣边界农村进军时,余洒度表现出了极大的不赞同,坚持要“取浏阳直攻长沙”。只是少数服从多数,他的提议既不合时宜也不得人心,余洒度只得跟着部队一起向湘赣边界农村转移。



到了永新三湾,为应对部队当前的实际状况和复杂的斗争局面,部队进行了改编。在这场改编中,余洒度丧失了军队的指挥权,只保留前委委员的名头。本就对钻山沟沟不满的余洒度立刻就被点燃了,觉得共产党容不下他,伙同苏先骏一道脱离了部队。

余洒度是个重权重钱的,看跟着共产党捞不着好处,动了向国民党靠拢的心思。1931年投靠了国民党,随后不久任少将处长。脱离了党组织的约束,余洒度的生活日渐奢靡。为了能更好地满足自己的欲望,余洒度开始利用职权走私毒品。

1934年东窗事发,被执行枪决。而苏先骏比起余洒度有些时运不济,脱离部队后不久就被国民党抓捕,因受不住刑罚而出卖多名共产党员。1930年红三军团攻占长沙时,苏先骏被红军俘虏并公审处决。彭德怀斥其“背叛革命,罪不容诛”。



秋收起义的历史不仅是毛泽东的传奇,更是无数革命者用鲜血与选择书写的史诗。其余四人的不同结局也值得我们时刻警醒、反思。

参考文献:

[1]涂开荣.对有关秋收起义几个争议问题的管见[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4,7(05):56-64.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