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声是开国大将,能成为开国将帅的革命者,那都非“省油的灯”,也就是不是一般人物。

况且,王树声还是“大将”。开国大将,无论是资历、战功,还是威望,德才,在1955年大授衔时,都是公认服众的,否则,根本评不上。

王树声在革命战争年代,南征北战,战功赫赫!战争年代条件艰苦,生活条件比较差,许多革命者风餐露宿,节衣缩食,养成了艰苦朴素的作风。

后来,我们取得了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为了防止作风滑坡,毛主席早在革命胜利前夕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就告诫全党、全军:

在胜利面前要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两个务必”的提出正当其时,是一剂清醒剂,更是一种警示。大多数革命者都时刻保持着艰苦朴素的工作、生活作风,如王树声大将,但也有少部分人放松了警惕,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干革命,享受一点算什么。

王树声建国初期担任湖北军区司令员,后来相继出任总军械部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兼第二政委、国防部副部长等要职,可谓是位高权重,权力很大。

然而,王树声自始至终都是公私分明,廉洁奉公,贯彻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艰苦奋斗,积极工作,为革命无私奉献。

他拒绝为亲戚朋友安排工作,对以权谋私深恶痛绝。按规定,他的级别可以配一辆生活专车,但是他拒绝了,他说国家困难,他要尽力为国家分忧。



儿子结婚,找不来几把像样的椅子。警卫员私自做主,将老将军办公区的椅子搬来暂用,结果被老将军严厉批评“公家的东西不得动用分毫”,让他送回去。

然而,就像王树声这样嫉恶如仇、德高望重的老将军,在制止不正之风时,也有碰壁的时候。可见,与不正之风作斗争,有多难。

1968年的一天,王树声身穿便装到机关食堂排队打饭。突然间,长长的队伍前面却骚乱起来,还有争吵声。

王树声赶忙上前查看,通过了解,他大致知道了情况。原来,一名年轻小同志打了5份菜,仍然占着窗口在挑三拣四,后面的人看不惯,就与他理论,很快就吵了起来。



王树声看到小同志手里拎着不少饭菜,还趾高气扬的样子,就善意劝阻:“小同志,现在正是国家困难时期,咱们物资紧缺,粮食也是定量,你一个人打5份,明显不符合规定嘛!”

这位年轻干部看到是一个其貌不扬的老头,根本不在乎,直接爆粗口:“我是来帮师长打饭的,想打多少打多少,关你什么事!”

嚣张态度令所有人侧目,可也只能指指点点,毫无办法。王树声也被气得哑口无言,愤怒得拂袖而去。年轻小干部若无其事,得意洋洋地满载而归。

王树声回去后,立即派人调查,才得知那位师长从来不自己去打饭,都是派人代打,还多吃多占。



王树声为此严肃批评了后勤部门负责人,并严令他们以后严格按照规定,不许给任何人特殊待遇。

与此同时,那位师长也知道此事,一打听才知道自己的勤务兵冒犯的可是大名鼎鼎的开国大将,顿时吓得冷汗直冒,赶快亲自登门认错、道歉。

王树声除了严厉对师长和勤务兵严肃批评教育外,按照规定,给予一定的党纪处分。1974年,69岁的王树声病逝!

我们党如今对不正之风还是紧抓不放,这是一条艰难漫长的征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