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39军迎来了新军长。副军长黄达宣带着一众军官早早在营房前等候,迎接这位即将到来的新首长。军车稳稳停下,车门一开,新军长迈步而出。然而,黄达宣的目光刚触及对方的脸,整个人瞬间僵住,像是被雷劈了一般。

他使劲揉了揉眼睛,心跳猛地漏了一拍。面前这位身姿挺拔、气势逼人的军长,竟然是自己三十多年前亲手俘虏的那个国军小兵?

怎么可能?当年的战俘,怎么就成了自己的上级?他到底是怎么活下来的?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这个位置?



这一切,要从三十五年前的那场战役说起。

俘虏兵里挑出个“刺儿头”

1948年11月,沈阳战役进入最关键的阶段。我军四面合围,对城内国军发起总攻,枪炮声震耳欲聋,街头巷尾都是厮杀的身影。黄达宣带着尖刀连冲锋在前,一路横扫顽抗的敌军,在大西门附近的一个小院里,生擒了沈阳守备兵团司令周福成。

在缴获敌军装备的同时,他们也抓了一批俘虏。黄达宣走进人群,目光在人堆里扫了一圈,忽然被一个高头大马的小兵吸引住了。这小子站得笔直,眼神里没有丝毫恐惧,反倒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像匹桀骜不驯的野马。

“叫什么名字?”黄达宣走上前问。

“大个儿”抿了抿嘴,声音低沉:“徐惠滋,机枪手。”

“愿不愿意跟我们干?”



出乎意料的,徐惠滋摇了摇头:“东北都解放了,我想回家。”

听这话,黄达宣立马给他做思想工作:“东北是解放了,可是全国还有很多地方都还在蒋介石的统治下,那里的人民需要你!”

就这样,徐惠滋加入了解放军的队伍。谁也没想到,这个决定,竟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从战俘到战神

加入解放军后,徐惠滋很快展现出惊人的战斗天赋。他不光枪法精准,作战勇猛,关键时刻更是敢冲、敢拼。平津战役,他第一个冲进敌军阵地,缴获重机枪;衡宝战役,他带着弟兄们一夜急行军,奇袭敌军指挥部;广西战役,他带队穿越敌后,斩断对方退路。



凭借这些战功,他身上的军衔越来越高,从普通战士一路升到连长、营长。后来,部队调整编制,徐惠滋和黄达宣分开,各自奔赴新的战场。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徐惠滋随部队跨过鸭绿江,投入这场惨烈的较量。第一至第五次战役,他次次冲锋在前,不知多少次在枪林弹雨中死里逃生。1951年至1952年,他又参加了多场阵地战,硬是在美军的疯狂进攻下守住了阵地。

1983年,他被任命为39军军长,走上了军旅生涯的巅峰。而此时的黄达宣,正是他的副手。

营房前,新军长站定,四周一片寂静。黄达宣的脑子还没完全转过弯来,直到对方上前一步,伸出手,声音铿锵有力:“老连长,好久不见!”

这声音,熟悉得让他瞬间回到三十多年前的战场。黄达宣猛然回过神来,狠狠拍了拍徐惠滋的肩膀,笑骂道:“小子,你是真行啊!”



命运的奇妙转折

三十五年前,他是个敌军小兵,被俘时心里只想着回家。三十五年后,他已成为统帅千军万马的将军,站在了曾经的连长面前。

黄达宣没有看走眼。当年那个被他挑中的小兵,最终成了顶天立地的将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