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看,军长明显比副军长级别更高,按说授衔的时候,自然也要比副职军衔高才对,可是授衔时,军长是少将,两位副军长是中将。双方的军衔却是这样的差别,这多少让人觉得意外。

那么我们看下是怎么回事。

48军成立于1948年底,隶属于东北野战军,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这个军的军长便是赫赫有名的贺晋年



贺晋年是陕北红军的代表,他在革命时期长期战斗在陕北大地,曾担任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一支队政委以及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参谋长。此后,在红军到达陕北后,随着部队的整编,他还担任过军长。

要知道,红军时期的军长,这个级别比一般的上将都要高。抗战期间,贺晋年留守大后方,表现的机会并不多。到了解放战争期间,他去了东北,担任纵队司令员以及军长。部队南下途中,他还兼任兵团副司令员。

建国后,贺晋年又调回了东北,在东北军区担任第一副司令员,这也是六大军区的副司令员,级别非常高。然而,风云突变,到了1954年“高饶事件”爆发了。贺晋年的同乡兼领导高岗出了事,同时,贺晋年也被调离东北军区,赴南京军事学院进行学习。要知道,这个时候已经是授衔前夕了。果然,在授衔的时候,他被授予了少将军衔。这明显是偏低了,肯定是受到了之前事件的影响。

48军的副军长是周仁杰

从官职上看,显然贺晋年更高,甚至名气还更大。周仁杰是湖南茶陵县人,他的革命生涯也起步于此。14岁时,他就开始参加当地的农民运动,并且在马日事变后加入了茶陵游击队。周仁杰红军时期担任过师长一职,参加了湘赣、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和长征。



抗战爆发后,他任八路军陕甘宁留守兵团警备二团团长,长期留守大后方,这一点和贺晋年是一样的。

解放战争期间,他也去了东北,担任11纵队的副司令员兼师长,后来成为48军的副军长,长期是贺晋年的副手。

1955年授衔,他被授予中将军衔。其实这是正常的,毕竟周仁杰是红军时期的师长,级别并不低,关键问题在于解放战争期间,他仅担任了副军长,否则军衔可能会更高。

48军还有一位副军长,他就是刘转连。

刘转连和周仁杰是老乡,他同样在小时候便参加了儿童团,投身于农民运动,后来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湘赣独立师。红军时期他率部参加了湘赣革命根据地各次反“围剿”作战及西征,担任过师参谋长以及师长一职。



抗战期间,他跟随王震参加抗日作战,后回到大后方,参与领导南泥湾大生产运动。抗战末期,他又任八路军独立第2游击支队司令员,奉命率队南下,途中折返去了东北,并担任359旅的旅长。后来,随着359旅的不断整编,他也担任了10纵队第29师师长以及47军第140师担任师长。1949年4月,他调入了48军担任副军长。

刘转连在1955年同样被授予中将军衔,毕竟他是红军时期的师长,抗战期间还是旅级干部。

可是,纵观三位的革命生涯,显然贺晋年明显级别更高,无论在哪个阶段。然而,授衔问题毕竟是一个综合因素的考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