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土
编辑/两把刀
——【·前言·】——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下辖三个师,分别为115师、120师、129师。
三个师的主力在前方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同时,其实在八路军后方根据地还分别有三个师的留守部队负责保卫中央的安全,责任同样重大。
所以,安排的三支留守部队负责人也是非常有实力的,可是如此三位有实力的将领,却在后来的生涯里境遇各不相同。
那么,这三位留守处的负责人分别是谁?为何他们后来的境遇会各不相同呢?
下面我们为大家解开这个谜题。
115师留守处主任:陈先瑞中将
陈先瑞是安徽金寨人,1914年出生。金寨虽然地处安徽,但和将军县红安相距不远,所以陈先瑞从小就受到了我党革命思想的影响,15岁就参加了红军。
曾在红四方面军指挥的徐海东的红25军任手枪团中队长、红74师师长等职务,参与了鄂豫皖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他曾四次转战陕南,被毛主席称为红军的“陕南王”。
抗战发生后,红74师编入115师,再后来陈先瑞率部下作为115师的留守处主任,担负起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任务。在这期间,陈先瑞许多次被毛主席召见,对他作出很高的评价。
留守期间,陈先瑞除了指挥战斗,还积极参与部队的政治教育和文化建设。在他的倡导下,115师留守部队的整体素质非常高。
其实凭早期资历和职务,陈先瑞的发展应该还可以,只是,自从留守在后方以后,发展就受到了限制。再后来,即使到了前方,所处的环境和所担任的职责以及所接受的任务,也都不是主力,而是配合。
所以,在1955年,全军大授衔的时候,被授予中将军衔。
有一个奇特的现象是,有两位战功赫赫、鼎鼎大名的上将,每次在见到陈先瑞这位中将时,都要恭恭敬敬、标标准准的敬一个军礼。
这两位上将就是“常胜将军”韩先楚和“洋司令”刘震。
为何会有这种奇特的现象发生?那是因为在红四方面军早期,陈先瑞当手枪班班长的时候,韩先楚和刘震还只是这个手枪班的战士。三个人曾经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兄弟相称。即使后来两位成了上将,面对昔日的老班长,也不敢怠慢。
只是可惜陈先瑞将军这位资历甚高,却发展受限的中将了。
120师留守处主任:贺晋年少将
其实,和贺晋年将军比起来,陈先瑞将军的境遇算是比较顺遂了。贺晋年将军的境遇才是真正的复杂和艰难。
贺晋年是120师的留守处主任,1910年出生于陕西子长县,1928年加入我党。
1929年开始在陕西和甘肃的军阀部队做兵运工作。1932年开始领导红军游击队,在逐年的与敌征战中,创建了自己的一支队伍。
我们都知道,陕北红军有多位创建人,谢子长、刘志丹、唐澍、吴岱峰、高某、阎红彦、习老。而贺晋年,就是陕北根据地和陕北红军的其中一位创建人。
贺晋年将军的军事能力非常出色。红军时期,曾任陕北红军27军军长。他带领部队转战陕北,陕北地区的匪患几乎就是他剿灭的,所以才有了陕北根据地的安稳。
抗战时期,贺晋年作为120师的留守处主任,留在陕甘宁根据地,一边搞大生产运动,一边剿匪,尽心尽力的护卫着中央。
解放战争期间,贺晋年凭军功做到了第15兵团副司令员的职务,属于副兵团级别。1950年担任东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
无论是资历,还是军功,还是职务,贺晋年都能达到授上将军衔的级别。可是,在1955年,仅被评为大校军衔。
当贺龙元帅得知此事后,心情激动到不能抑制,找到了彭老总,说:老彭,你看晋年只是大校,这算怎么回事嘛!
彭老总一看,也十分激动,说道:我们在陕北会师的时候,他就已经是军长了,在后来成了兵团副司令员,东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怎么能够只评大校呢?
这个时候,朱老总正好经过,看到二人情绪激动,了解到事情原委后,也是觉得不妥。于是三位元帅,一起面见伟人。
伟人得知此事,也觉得评衔太低。于是金口一开,给提了一级。所以,最终,贺晋年被授为少将军衔。
有许多人不理解,为何贺将军有上将的资格,却授少将军衔。
其实,主要是由于一些历史问题和政治因素,受到高某的牵连,导致他的军衔被压低。
不过,贺将军比较豁达,军衔的事对他心情影响不大。他晚年专注于书画创作,生活非常充实和满足。
129师留守处主任:阎红彦上将
与上面两位将军相比,阎红彦在55年授衔时,境遇比较好。他是全军唯一一位已经在地方工作,却被授上将军衔的将领。而且也是唯一一位获得上将军衔的陕北红军将领。
其实按规定,转入地方工作的干部是不能评衔授衔的,但是伟人说“上将中一定要有他”,陕北红军的代表一定要有他。所以,在老人家的授意下,阎红彦被授上将军衔。所以,从这一方面来看,阎红彦的境遇是好过陈、贺二位将军的。
阎红彦1909年出生于陕西子长县的一个贫农家庭,11岁就外出谋生,15岁就已经加入军阀井岳秀部队,成为一个士兵了。
不过,他在16岁,也就是1925年,便经人介绍加入了我党,从此成了一名坚定的战士。经过磨练,他逐渐成为陕北红军游击队的一名支队长,并且参与创建了陕北根据地和陕北红军。
抗战爆发后,阎红彦作为129师的留守处主任留在了大后方发展生产和后勤工作。
建国后,他被派往四川,主政一方。幸运的是,被老人家亲自点名,授为上将军衔,成了陕北红军的代表。
结语
如果光从授衔的角度来说,阎将军无疑是三位留守处主任中最幸运的。
可是,如果说晚年的结局,却是最不如意的。
因为他在67年因为受到不公待遇,在昆明自杀身亡。
而陈、贺两位将军,受打击却不是非常严重,熬过来那一段时期,有了一个安稳的晚年生活。
时也!命也!真是造化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