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是有六大军区,这个时候的军区司令员都是开国元帅级别。而到了1955年,全国的军区进行了改革,成为了12个,再加上1956年的福州军区,一共13个军区。而这个时候担任大军区司令员一职的大多数是开国上将。仅有三位开国中将担任首任司令员,他们分别是兰州军区司令员张达志,新疆军区司令员王恩茂,以及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

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国中将才越来越多的担任了大军区司令员一职。

而在这些开国将军里面,有的曾长期担任司令员一职,也有的曾先后担任过三个大军区的司令员。那么,他们都是谁呢?

第一位杨得志



杨得志是赫赫有名的“三杨”之一,他参加过湘南起义,并跟随朱老总上了井冈山。他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作战以及长征。长征期间,率团担负前卫和先遣任务,曾指挥红1团强渡天险乌江,又组织“十七勇士”突击队强渡大渡河。

抗战爆发后,杨得志担任343旅685团团长,没多久,因344旅的旅长徐海东身体出了问题要回后方休养,杨得志被调过来代理344旅旅长职务。此后,他又率部转战冀鲁豫边区,坚持抗战,立下赫赫战功。

解放战争期间,他先是担任纵队司令员,后升任华北军区第2兵团(后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兵团)司令员,并参加了解放大西北的作战。建国后,杨得志参加了抗美援朝,担任过志愿军的司令员。

1955年,杨得志被任命为济南军区司令员。他也是首任司令员,尽管他暂时在军事学院学习。到了1973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杨得志曾思玉对调了位置。就这样杨得志又担任了武汉军区司令员。

1979年初,杨得志突然调去了昆明军区担任司令员,这一次的任命中央也是有意的,就是要他指挥云南方向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

可见,杨得志曾担任济南,武汉、昆明三大军区司令员。

第二位是秦基伟



秦基伟外号“秦大刀”,来自红四方面军的一员猛将,参加过黄麻起义。抗战期间,他曾只身前往山西太谷一带组织抗日武装,开始了创建太行山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尤其是之后的秦赖支队,更是威震晋中。

解放战争期间,秦基伟是纵队司令员,曾率部强渡黄河挺进豫西,楔入八百里伏牛山,连克县城15座。

建国后,他参加了抗美援朝,在朝鲜战场上指挥上甘岭战役,打了一场令美军胆破心寒、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战役。

1955年,秦基伟被任命为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当时的司令员是谢富治,没多久他就调走了,而秦基伟便接任成为了司令员。

特殊时期,秦基伟也遭到了残酷的批斗,等到1973年他恢复工作后,便担任了成都军区司令员。1975年,秦基伟调去了北京军区,先后任第二政委、第一政委。1980年1月,秦基伟担任了北京军区司令员。

因此,秦基伟分别担任过昆明军区的司令员、成都军区的司令员、北京军区的司令员。

第三位是吴克华

吴克华16岁就加入了红军,走上了革命道路,曾参加赣东北和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

抗战开始后,吴克华去了上海从事秘密工作,后奉命与张经武去山东开辟根据地。期间,他担任过山东纵队第二支队司令员,也曾担任胶东军区副司令员,是许世友的副手。

解放战争期间,他去了东北,担任4纵队的司令员,赫赫有名的塔山阻击战也让他名震天下。

吴克华被称为司令员专业户,除了建国前的各种司令员职务,建国后他更是担任过多个司令员职务。



1952年,吴克华担任海南军区司令员兼第43军军长。两年后,他去了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担任了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到了1963年,吴克华突然调去了炮兵,担任了第三任炮兵司令员。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他在之后还担任过铁道兵司令员,期间参与了青藏铁路的建设。

1977年,吴克华被调任成都军区司令员,接替老战友刘兴元。到了1979年,他又调任新疆军区司令员,接替了刘震。

不到一年时间,他又在1980年调往广州,接替老上司许世友的职务,出任广州军区司令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