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后,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改编而成“国民革命第八路军”,下辖三个师,每个师定员为1.5万人。两年后,有一人率数十万人加入八路军,可惜他32岁因病去世。



此人的名字叫董毓华,出生于1907年11月18日,湖北省蕲春县人,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1924年8月考入黄冈启黄中学,由董必武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参加领导过武汉学生反对直系军阀的爱国运动。

后来,董毓华考入武昌湖北省立师范学校,毕业后在汉阳十五小学教书。1933年秋,他考入北平中国大学政治经济系,后任北平学生联合会主席,参加组织领导了震惊国内外的“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



1936年3月,董毓华赴上海筹组“全国学生救国联合会”“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1936年7月,他调回天津做统战工作,担任“平津各界救国联合会”主席。1937年11月,他辗转到武汉,开展抗日活动。

1938年初,董毓华受中共北方局指示,以“华北武装暴动委员会”军事部部长的身份前往冀东,领导革命活动,形成了有17个总队、4万余人的抗日力量,高志远任冀东抗日联军总司令,董毓华为政治委员。



此后,高志远、董毓华率领冀东抗日联军举行了武装起义,一路连战连捷,部队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经过两个月的战斗,参加起义的总人数接近二十万人,扩大了冀东抗日根据地的范围。

为了加强军政建设,冀察热辽行政委员会成立,全面领导冀东抗日联军,董毓华担任主席。后来,董毓华率领冀东抗日联军前往平西,接受整训,并出任冀东抗日联军司令员兼政委。1939年,冀东抗日联军与抗日先锋纵队合编为华北人民抗日联军,董毓华仍任司令员。



此后,董毓华聚精会神地发展和整顿抗日联军,使这支部队迅速发展为9个军区、30个支队,几十万人,成为“抗日的劲旅”。后来华北抗日联军逐渐补充到115师、129师、120师,极大地扩充了八路军三大主力师的实力。不过,由于长期不息的劳累和浴血奋战,董毓华积劳成疾的身体每况愈下,1939年6月正在前线抱病奋战的他,回军区卫生部医治,不料发生针剂的医疗事故,于6月中旬病逝,年仅32岁。如果他不英年早逝,建国后他的军衔应会很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