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南昌起义后,全国各地涌现很多支红军队伍。1930年召开全国红军代表会议,决定4支最大的红军成立军团,不久又指示成立方面军。
1930年6月19日,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分别成立。彭德怀放弃了成立红三方面军,决定和红一军团合编。1930年8月23日,红一方面军在湖南省浏阳县永和市成立,下辖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共3万余人。
红一方面军成立时战斗序列如下:
总前委书记:毛泽东,开国领袖。
总司令:朱德,开国元帅之首。
总政治委员:毛泽东。
副总司令:彭德怀,开国元帅。
副政治委员:滕代远,建国后铁道部部长。
参谋长:朱云卿,1931年,在医院中不幸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政治部主任:杨岳杉,1935年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时,叛变投敌,建国后被处决。
总司令部
参谋处处长:郭化若,开国中将。
副官处主任:陈叶珍,后来叛逃。
特务队队长:陈树湘,长征时红5军团第34师师长,湘江战役牺牲。
政治部秘书处处长:李韶九,在AB团事件中搞肃反,后来被清算处决。
宣传处处长:张际春,建国后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总务处处长:何笃才,后来被肃反。
红军军官学校第1分校校长:谭希林,开国中将。
红军军官学校第1分校政治委员:邓子恢,建国后国务院副总理。
红军军官学校第1分校教育长:左权,1942年牺牲。
第1军团
总指挥:朱德。
政治委员:毛泽东。
参谋长 朱云卿。
政治部主任:杨岳彬。
第3军军长:黄公略,1931年9月15日牺牲。
第3军政治委员:陈毅,开国元帅。
第3军参谋长:周子昆,1941年皖南事变牺牲。
第3军政治部主任:曾日三,1937年4月牺牲。
第7师师长:陈伯钧,开国上将。
第8师师长:刘畴西,1935年1月被俘,8月牺牲。
第9师师长:徐彦刚,1935年9月牺牲。
第4军军长:林彪,开国元帅。
第4军政治委员:罗荣桓,开国元帅。
第4军政治部主任:李涛,开国上将。
第10师师长:王良,1932年6月牺牲。
第11师师长:曾士峨,1931年9月牺牲。
第12师师长:萧克,开国上将。
第12军军长:罗炳辉,新四军第二副军长,1946年因病去世。
第12军政治委员:谭震林,建国后国务院副总理。
第12军参谋长 林楚
第12军政治部主任:陈正,1931年4月被错杀。
第34师师长:邓毅刚,1932年2月牺牲。
第35师师长:胡少海,1930年8月牺牲。
第36师师长:张宗逊,开国上将。
第3军团
总指挥:彭德怀。
政治委员:滕代远
参谋长:邓萍,1935年遵义会议后,在贵州牺牲。
政治部主任:袁国平,1940年皖南事变牺牲。
第5军军长:邓萍。
第5军政治委员:张纯清,抗战中担任粤北省委书记,1942年6月,因叛徒告密被捕,1944年8月牺牲于狱中。
第1师师长:李实行,1931年,在第三次反围剿中牺牲。
第3师师长:彭鳌,1933年1月,第四次“围剿”中牺牲。
第8军军长:何长工,建国后地质部副部长。
第8军政治委员:袁国平。
第4师师长:黄云桥,1932年1月,红三军团围攻赣州时牺牲。
第6师师长:卢义才,1930年9月被错杀。
第16军军长:孔荷宠,1934年7月叛变。建国后,被政府拘捕,病死狱中。
第16军政治委员:黄志竟,1934年5月,牺牲于江西万载县。
第7师师长:高咏生,1934年5月牺牲。
第9师师长:李玉恨,革命烈士。
红一方面军成立后,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朱德和毛泽东指挥下连续打破国军3次大规模“围剿”,歼敌约8万人。赣南、闽西苏区连成一片,成为全国最大的苏维埃区域。在此期间,红35军和由广西红7军加入红一方面军建制。
1931年11月25日,红一方面军由中革军委直接领导和指挥,改称中央红军。12月16日,宁都起义部队改编为红军第5军团,下辖第13、第14、第15军,季振同(牺牲)任总指挥,萧劲光(开国大将)任政治委员。
1933年初,在朱德、周恩来指挥下,红一方面军打破国军第四次“围剿”,消灭国民党军近3个师。此时,红一方面军辖第1、第3、第5军团和第11、第12、第21、第22军,共8万余人。
1933年9月开始,国军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至1934年10月,由于李德、博古等人错误指挥,未能取得反围剿胜利。
1934年10月10日,中央红军被迫长征,出发时下辖第1、第3、第5、第8、第9军团和中共中央、中革军委2个纵队,共8.6万人。
中央红军经过一年长征,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甘苏区吴起镇。长征结束后,仅剩下红一军团(红三军团并入),与徐海东(开国大将)红十五军团重新组建红一方面军,共1万余人。
1937年8月,红一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