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越南胡志明主席去世之后,其新上任的黎笋集团就对我国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敌意,中越关系急剧恶化,对我国边疆人民财产安全形成重大威胁。尤其逼迫美国退兵之后,其越来越狂妄自大,号称“世界第三军事强国”,悍然发动了对柬埔寨、缅甸等国的入侵,愈发偏离正确的轨道,走上了霸权扩张道路。与此同时,越南还对我国海洋和陆地领土分别提出了主权要求。

是可忍孰不可忍!1978年12月8日,中央军委下达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决定和命令。从1979年2月17日开始,自卫反击战正式打响,仅仅一个月不仅将入侵我国领土的越南人赶了出去,同时还占领了越南的二十多座重要城市,在对这些城市的基础设施进行了系统性毁灭之后,我国军队主动撤退给了越南一个台阶下。



但是黎笋政府并不买账,反而在同年的10月4日,其再次嚣张的抛出了一份充满谎言的《三十年越中关系白皮书》,在该文件中,完全颠覆了三十年来中越关系的真正历史,对曾经帮助其抗法抗美给予了巨大贡献中国军民,作出了无耻、恶毒的攻击,再次掀起了边境纠纷……

由于黎笋政府对中国边境地区的不断的军事挑衅,甚至又将我国领土据为己有,并堂而皇之的驻扎军队,妄图威胁我国纵深地区,我国军队再次出兵将其驱赶出去,随之而来的则是为期1800多天的“两山战役”。这是这个期间,我军诞生了一大批优秀指战员,其中最令越南人闻风丧胆的则是廖锡龙将军。



廖锡龙,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廖锡龙,生于1940年贵州思南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据说从小便练得一手打猎的好本领,少年时就能一天打十余只兔子,为了打猎,甚至还不小心弄断一根手指头,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一个优秀的士兵。

1959年参军后,很快他的天赋就展露无遗,在一次全军“大比武”中,他力压群雄成为全军最出色的神射手。在1966年他即将退役时,刚好所在部队的首相前来观摩他组织的班教练演习,看后对其赞不绝口,称他具有“指挥才能”的干部苗子,因此他被提了干,成为一个职业军人。

之后便按部就班地从排长、连长直至“对越自卫反击战”中91团副团长,脚踏实地一步步从基层上来,如此快的升迁速度得益于他的确具备着一般人所不具备的组织、指挥才能。1978年11月,他临阵受命,升任负责对越作战的91团副团长,就在这个副团长任上,曾亲自率领一个连采取“迂回包围,穿插分割”的战术,全歼1246高地之敌。



他在战斗中特别强调:不要盲目冒进,保持好战斗队形,结合情报勘察敌情。要沉着指挥,机动灵活地采用战术,在贯彻总体作战意图的情况下,指战员更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指挥战斗。

廖锡龙是从基层起来的,因而他经常以“老兵”自居,时间一长,与战士们打成一片,战士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廖老兵”,但廖锡龙这位“老兵”真正对敌人显示出獠牙,让敌人战栗的是1984年者阴山收复战中。

继连续收复了广西边境的法卡山和扣林山之后,1984年,我军又派兵打响了收复云南边境的老山、者阴山之战。而廖锡龙就是以其高超的指挥才能,仅仅用了5小时30分钟便干脆利索的结束了这场在中越双方都看来比较复杂的山地作战。



者阴山,位于云南省麻栗坡县,与越南接壤,其自古就是我国固有领土。

在越南非法侵入者阴山之后,修建了大量永固工事,并在上下山的必经之路埋下了海量的地雷,企图用者阴山的天险加防御工事、武器将其据为己有。

面对这样一场复杂的山地作战,31师组织科长预估了200口棺木以备不测,这样的考量并不是空穴来风,这是鉴于现实情况作出的判断,原因有如下几点。

第一、敌人据险而守,我军地形不利,作为进攻方,损失在所难免。第二、越军光在者阴山的正面纵深的兵力部署就有一个团,而且有着坚固的工事。第三、越军有大量主力增援部队在集结,战斗的残酷性要超过以往。

组织科长将此事向当时31师师长廖锡龙汇报后,廖锡龙惊讶地问了一句:“准备了200口棺木?”

组织部长随之一愣,以为师长嫌棺木不足,于是又补充说:“是不是有些少了?不够的话我马上再去调集更多。”

廖锡龙摆摆手笑着说:“不是不够,是多了,别说200口棺木了,就是100口也有些多啊!”他背着手在指挥部走了一个来回,有点激动的说:“同志,如果这次作战我要用200口或者150口棺木来埋葬我们的战士,这么大的损失我这个师长应该马上撤职!”

“师长,这……”组织科长见廖锡龙那认真严肃的样子,心中一阵暖流涌起,要知道如此大规模的战斗,随便一颗152加农炮可以炸掉一个排的兵力,而者阴山上敌军有若干门加农炮,再加上流弹、地雷,死伤200人预估也是少的。

但是廖锡龙最终把手一挥,胸有成竹地道:“这样吧,100口也有些多了,留下100口,剩下的全部退掉!”



4月24日晚,31师冒着大雨连夜行军,走了一个通宵,部队才全部到达预定位置。各级指战员准备相当充分,自己进攻的方向以及作战的位置没有一丝一毫的懈怠,所以即便遇到了恶劣天气的影响,仍然没有贻误战机。

凌晨5点48分赶到师指挥所的廖锡龙在雨中不停的看表,原定的炮击时间为6点钟,但他似乎忘记了上级要求的进攻时间一般。作战科长看时间马上快到了,焦急的对廖锡龙道:“师长,时间已经到了,但由于大雨仍然有部分部队未进入预定位置,怎么办?”

廖锡龙看了看表,又看了眼外面的大雨,断然下令:“向上级请求,炮火准备时间推迟20分钟!”

上级很快回电:“同意!”

过了二十分钟后,作战科长兴冲冲地对廖锡龙说:“所有部队已经全部达到指定的进攻位置!”指挥部的参谋们顿时精神一振,全部将目光投向了廖锡龙师长。

但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廖锡龙看着作战地图头也未回说:“向上级继续请求,将炮火准备时间再推迟二十分钟!”

按照以往廖锡龙不是这种风格,他经常批评下面一些部队作风拖拉,容易贻误战机,而今天师长这是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是廖锡龙仿佛没有看到大家的眼神一样,果断地挥挥手说道:“照着命令报就是了!”

上级的再次回电仍然很迅速,再次同意了他的意见。



其实廖锡龙这样的安排,自有着深刻的含义。部队在经过一晚上的雨中急行军,体力消耗过大,在没有任何休整的时间匆忙参加战斗,战斗力会大打折扣,所以这才为战士们争取到二十分钟的休整时间。

6点40分,我军炮火准备就绪,大小火炮发出的炮弹向着者阴山敌军阵地倾泻而去,顿时敌方阵地上一片火海,密密麻麻的炮弹将者阴山的几十个高地全面覆盖,犁了一遍。

在炮火怒吼之时,31师参战人员已经摸到敌人阵地外,就等我军火炮停歇便对其发起歼灭性攻击。7时24分,6连2排已经顺利歼灭16号高地的敌军,第一个控制了有利地形,使得敌军的拦截炮火落空。

但敌军显然并不甘心失败,其炮火不断向我军炮兵阵地和前沿指挥所发起猛烈射击,廖锡龙处危不乱,沉着指挥,终于将敌军炮兵的攻势压了下去。



从清晨到中午,一份份捷报传来,表明战局推进对我方有利,仗也打得非常漂亮。从炮火攻击开始到全面占领者阴山阵地,再到打扫清理战场,由进攻转入防御,这一切,仅仅用了五个小时三十分钟,这一切皆在廖锡龙将军意料之中,与他开始预计一样,阵亡战士根本不足百人,组织科长准备的一百口棺木的确有些多了。

此战歼敌一千余人,我军仅牺牲不足百余人,以攻对守来看,这已经属于难得一见的大胜,所以在几天以后,上级决定将31师参战人员撤下来休息,并为他们举办庆功宴。

然而所有人在庆功宴上没有找到廖锡龙将军,这时的他正在野外搜寻着一种白色的报春花,他走了三公里才采集到一束这样的花朵,直接驱车到了烈士陵园,将这束花放在了为烈士们新修的墓碑之前。

他长久地肃立在烈士墓前,看着一个个熟悉的名字,眼泪不断涌了出来,没有语言,却对烈士们表达了最深切的怀念。

几年后,还是在南疆,已经是成都军区副司令员的廖锡龙将军送了一批又一批的战士上战场。尤其在送突击队员们上战场时,他为每一个身边走过的战士都要敬上一杯酒,战士一杯他一杯,毫不惧色,毫无虚假,这让所有战士感动不已!



廖锡龙将军就是这么一个纯粹的人,对战友、对国家无比依恋,无比忠诚,他曾说:“万一哪天我不在人世,请把我的骨灰撒在南疆这片英雄的土地上,与牺牲的战友们作伴,生死守卫着我国南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