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一支长征中的3000红军将士抵达河南卢氏县,眼看着部队即将被敌人合围,生死存亡之际,一位年轻的卖货郎主动提出给红军带路:“跟我走,带你们脱险。”

这位年轻的卖货郎是谁?之后他又有怎样的境遇?

1911年,陈廷贤出生于山西晋城一户贫苦人家,等他长到13岁的时候,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陈廷贤做起了挖盐贩盐的小生意,将山西运城的盐运到黄河对面的三门峡一带。

时间长了之后,陈廷贤干脆在河南卢氏县落了脚,跟着师傅学了一手糕点手艺后,陈廷贤开始从卖盐变成卖糕点,整日穿梭在豫陕交界的深山之中。



这一天,陈廷贤正挑着担往陕南去,结果刚进山不久,就遇到了一名红军战士寻求帮助。在红军战士的带领下,陈廷贤见到了红军军长程子华,两人一聊天,才发现两人还是山西老乡。

陈廷贤本就对这些衣衫褴褛的红军有好感,再加上和程子华都是山西人的关系,陈廷贤对这支队伍更加亲近,听说他们要往陕南去,陈廷贤当即提出带他们走一条鲜有人知的小路。

为了迷惑敌人,军领导派出手枪团,给敌人造成红军从朱阳关入陕的错觉。主力部队则跟随陈廷贤向西挺进。经过三天三夜的翻山越岭,这支红军队伍终于在陈廷贤的带领下突出了重围。

当红军拿出200块大洋要酬谢陈廷贤时,陈廷贤毅然表示拒绝。于是程子华给陈廷贤写了一张字条,还盖上了印章,作为陈廷贤为红军做出贡献的证明。



当时中国革命正处在低潮期,陈廷贤危机之中挽救的这支红军队伍,不但建立了长征中唯一一块革命根据地鄂豫陕根据地,还是长征中人数最少、最先到达陕北的红军队伍,这支队伍就是红二十五军。

从这支红军队伍走出来的开国将军,足足有97位。如果不是陈廷贤,这97位开国将军恐怕在劫难逃。

后来,陈廷贤给红军带路的消息被当地反动民团得知,立刻将他关押起来。陈廷贤被捕之后坚决不承认,反动民团又没有确切的证据,最终只能将其释放。

1940年,陈廷贤回老家办婚事,之后彻底定居在卢氏县。日军占领卢氏县城后,到处烧杀抢掠,当年程子华给陈廷贤留下的那张字条,也不幸葬身于火海之中。



新中国成立后,陈廷贤参加了工作,多次提出入党请求,还向单位党支部书记提起那张字条的事情。但由于这张字条早已经被烧毁,后来陈廷贤被说成是“编造历史”。

自此,陈廷贤绝口不提给红军带路的事情。

1985年,有几位自称是中央军委的人来到陈廷贤家,陈廷贤为红军带路的事情才得到了证实。原来,中央从来都没有忘记陈廷贤的功劳,只是当年记下陈廷贤名字时,错记成了“陈廷献”,才让陈廷贤被埋没了这么多年,期间还遭到冤枉。

可惜的是,陈廷贤在前一年刚刚去世,临终前还在念叨着字条的事情。按照陈廷贤的遗愿,他的骨灰被安葬在县委党校公墓,组织上也为陈廷贤树碑立传,还妥善安排了他的家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