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历史上的今天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革命者是杀不完的,在它之后,催生起了风起云涌的革命运动。


很多同学一说起黄冈这个地方,就知道这个地方做题的卷子多。这个地方也是革命传统的起源地之一。黄冈有一个叫黄安县的地方,跟台湾唱歌的那个没关系,后来叫作红安县。在这里曾经爆发过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战争初期的重要的武装起义,叫做黄麻起义。


今天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黄麻起义。


黄麻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初期领导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武装起义。这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的重要起源之一。对我国革命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前面我们说了,在194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之后就是汪精卫的“七一五分共”,这些人背叛革命、背叛人民,导致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了。他们向革命者举起了屠刀,亮出了滴着鲜血的獠牙。

那么,我们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之后,各地相继发动起义。比如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等等。


1927年9月,黄麻地区的农民自卫军响应中共河北省省委的号召,发动9月暴动。因为缺乏统一的领导和军事经验,最后还是失败了。我们重组力量成立了黄麻暴动行动指挥部。总指挥潘忠汝,副总指挥吴光浩。

通过抗租抗税,打土豪分田地等等口号,动员了两县农民近3万人。我军开始秘密训练武装的骨干。





1927年11月13日到14日,是我们黄麻起义的行动时间。

1月13日晚上,起义的指挥部以火把为号,黄安七里坪,麻城乘马港等地的农民自卫军和群众分多路向黄安县城进发。起义军很机智,他们伪装成了运粮的农民混入城内,内外夹击,就把城门攻破了。我军与国民党警备队激战了4个多小时,全歼了守军二百多人,缴获的步枪有100多支,子弹数千发。我们活捉了国民党的反动县长贺守忠。城内的土豪劣绅被公审镇压。

我军成立了一个黄安县农民政府,发布了黄安县农民政府施政纲领,宣布废除苛捐杂税,实行土地革命!是历史上这个地方的第一个工农政权,虽然存在短暂,但意义重大。


起义军改编成为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下辖二路军。潘忠汝任总指挥。吴光浩,戴克敏分任指挥员。以黄安县为中心,建立农民赤卫队,儿童团等组织,形成了主力军加地方武装的防御体系,这个是军民结合斗争的象征。


工农红军此名称来源于苏联红军的正式名称工农红军(Рабо́че-крестья́нская Кра́сная а́рмия)。

1927年黄安县(今红安)农民政府大门两旁写对联出现的“红军”,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用“红军”一词称呼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县城有名的书法家吴兰陔先生非常高兴,即挥毫写下了一副对联,贴在黄安县农民政府大门上。对联写道:“痛恨绿林兵,假称青天白日,黑暗沉沉埋赤子;光复黄安县,试看碧云紫气,苍生济济拥红军”。

这幅对联对仗工整,又巧妙地嵌入了“绿、青、白、黑、赤、黄、碧、紫、苍、红”十个表示颜色的词,感情浓烈还十分贴切地描绘了当时的形势和人民革命的激情。尤其难得的是,对联中运用了“红军”一词。大家一致认为,这是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称为“红军”的第一人。1928年5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全国各地工农革命军正式定名为红军。

这个很好理解,当时大家把人民所拥戴的力量称为有希望的红色,把人民所痛恨的那残酷的苍白的政权称为白色恐怖!


但是反动势力当然是不甘心失败的,所以他们开始疯狂反扑,残酷地报复。



在这一年的12月5日,国民党任应岐部一个师联合地方民团共1.2万人突袭了黄安县城。当时我军仅有300多人守城,激战三昼夜。潘同志六进六出送伤病员出去,在第7次的时候,他腹部中弹,仍然用手捂住流出来的肠子,坚持向敌人射击,最终被大家抬出城门后壮烈牺牲。这一次仅仅有72人突围。


之后我军只能战略转移,吴光浩等同志率领剩下的人转战黄陂木兰山,改编成为工农革命军第七军。他们采取声东击西,昼伏夜出的游击战术。这虽然只剩下一点点革命的火种,但仍然发展成为了不起的红军部队。三年之内变成万人以上,真的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虽然有些后来的学者认为初期确实是过度依赖了农民起来抗争的激情,主要是我们缺乏正规的军事训练,也没有及时的撤离。但是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定义,这次起义是土地革命初期的三大起义之一,有连接南北革命的地理意义。

起义也提出了“一要三不要”的口号,至今仍然是革命象征!一要三不要,就是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这个充分说明了当时人们革命的坚决性。虽然黄安县的农民政府才存在了三个星期,但是颁布了土地法大纲,这是苏维埃政权的早期模板!

当时有群众根据黄安姓戴的家族,还有麻城姓王的家族为基础发动了群众,确实是靠了宗族网络,也就是说大家的亲属,熟人的关系。这也是早期革命“依靠谁”的问题,要努力发展周围群众,从自己家做起。

后来从这个红安县也就是当时的黄安县走出了董必武、李先念,还有陈锡联韩先楚等等同志,这是一片革命的热土!这里也是鄂豫皖根据地的基石。第二年,第七军返回了黄麻地区建立了柴山保根据地。之后就与豫东南和皖西苏区连片,形成了面积4万k㎡,人口350万的第二大苏区。之后,实行了累计的税制,还有合作社经济,为中央苏区的经济政策提供了参考。

这个起义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等一样,共同探索实践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人们把黄安县赞誉成为了将军县,1952年正式改名叫做红安县,纪念这次起义和牺牲的烈士。红四方面军也成为了红军的重要源头,这里面后来走出了徐向前和王树声等等优秀同志。

黄麻起义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革命武装的必胜决心,军民一心的斗争精神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篇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