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期间,我军一共有16个兵团,这些兵团的司令员,那自然不用多说,个个都是在革命年代都是资历很老以及军事指挥才能非常优秀的将领。
一般情况下,被授开国中将的将领,在野战军里面,基本上属于军级或者副兵团级,他们要不就是军长,要不就是兵团司令员的副手,并不直接直接大兵团作战。
然而,有四位将领非常特殊,他们都曾代理兵团司令员一职,指挥过大兵团作战,而且他们还都来自红四方面军。
郑维山,他可是妥妥的一位猛将,而且是文武双全。他来自红四方面军,凡大战、险战、恶战,战战离不开郑维山和他的部队。18岁的时候他就担任了师政委,级别并不低。尤其是在红军长征途中,三次爬雪山、三次过草地、两次率部迎接兄弟红军会师。毛泽东主席曾盛赞:“南有许世友,北有郑维山。”能够和猛将许世友并列,可见郑维山打仗不是一般的猛。
抗战期间,他在华北大地,前期主要是负责军事教育的工作,后在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担任副司令员兼行唐指挥所总指挥、司令员。
解放战争期间,他仍然是聂老总麾下十分倚仗的猛将,担任过华北军区第二兵团三纵队司令员、第一野战军第19兵团第63军军长。
1949年10月,他也担任了19兵团的副司令员,随后参加了抗美援朝。1952年7月,彭德怀点将郑维山到20兵团接替回国养病的杨成武,出任代理司令员。1953年5月,在金城反击战中,他亲自策划指挥三千人大潜伏,开创了现代化条件下白天大规模潜伏作战的范例。
王近山,他的名气也非常大,战争年代就以“疯子”著称,他也是从战场上成长起来的一员猛将。抗战期间,他在129师,从一名副团长成为了386旅旅长。
解放战争期间,在刘邓麾下,更是威名赫赫。他所率领的6纵所向披靡,中野很多恶仗、硬仗、关键仗是六纵打的,如在定陶战役中,顽强扛起了作战难度大的苦差事,结果是出色完成了任务。1949年,王近山任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兼第12军军长、政治委员。
建国后,王近山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期间,由于兵团司令员陈赓腿疾发作,副手王近山其实才是部队的实际指挥者。
王近山是一个个性非常突出的战将,关于他的故事也非常多。尤其建国后,王近山的发展却并不尽如人意。
陶勇,他是革命时期出了名的“拼命三郎”,他也是粟裕麾下著名的猛将之一。陶勇这个名字还是抗战期间,陈毅给起的。
在新四军中,他做过新四军第一师第三旅的旅长。解放战争期间,他率领第四纵队,跟随粟裕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是我军解放战争时期纵队单位歼敌最多的。
1949年渡江战役发起前夕,解放军开炮还击闯入长江防线的英国军舰, 这次炮击让主席记住了一个名字:陶勇。
建国后,陶勇参加了抗美援朝,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副司令员,在宋时轮之后,他担任了代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不过并没有转正。回国后,他进入了海军任职。
王必成,他是粟裕麾下三大猛将之一,与叶飞、陶勇,并称为“叶王陶”。红军时期担任过副师长,级别也不算低了。
在抗战期间,他他担任团长,与日军英勇作战,曾被茅山根据地群众誉称为“王老虎”,所率第2团被称为“老虎团”。后期,他也担任了旅长一职。
解放战争期间,王必成是华野6纵队司令员,后任24军军长以及兵团副司令员。建国后,他参加了抗美援朝,和陶勇一样,在9兵团担任副司令员以及代理司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