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兵团成立于1949年初,司令员是杨勇。当初二野在选择兵团司令员的时候,杨勇这个位置是有些争议的,尤其是“疯子”王近山曾提出过意见,认为自己能力也是足够的。不过刘邓首长最终选择了杨勇。杨勇是赫赫有名的“三杨”之一,革命年代战功无数,建国后他参加了抗美援朝,担任过志愿军最后一任司令员。回国后,他担任过北京军区司令员,也在后来出任过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委、副秘书长等职。
第五兵团下辖三个军,三位军长都是非常厉害的战将。不过他们的军衔却不同,而且三位最后的结局都让人觉得意外。
16军军长尹先炳
尹先炳的名气没有王近山大,但他的确也是二野的一位猛将,实力不容小觑。
尹先炳1930年加入了红军,是贺老总的老部下了。不过那个时候他的名气并不大。抗战开始后,尹先炳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团长,该团又称“朱德警卫团”,参加开辟太行山根据地斗争。后来,他成为了刘邓大军麾下一员。逐渐凭借彪悍硬朗的战斗风格,成长为中野的一员战将。
抗战结束后,尹先炳因战功就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一纵队第二旅旅长。后来,晋冀鲁豫野战军改称中原野战军,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纵队也改称中原野战军第一纵队,尹先炳由二旅旅长升任纵队副司令员。1949年初,原1纵队司令员杨勇升任兵团司令后,尹先炳接替了老上司的职务,并成为16军第一任军长。后来,他还担任了兵团的副司令员。
建国后,尹先炳参加了抗美援朝,在这之后,尹先炳因为一些生活上的问题受到了处分。
1955年,二野的军长基本上都是开国中将,唯独尹先炳却被授予了大校。他还在1956年被开除了党籍。
此后,尹先炳曾担任过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院务部副部长。1982年底,在老首长杨勇、苏振华的帮助下,准备让尹先炳重新出山,出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一职。然而,之后杨勇因病去世。尹先炳听到消息后,也突发疾病没多久就去世了。
17军军长王秉璋
王秉璋是开国中将,早年时期曾参加冯玉祥的部队,中原大战后,冯玉祥战败,队伍被蒋介石收编。1931年,国民党26军被调往江西围剿红军,我们知道随后爆发了著名的宁都起义,王秉璋也在其中,并加入了红军队伍。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加入了八路军115师,参与山东根据地的创建,见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战后,王秉璋被任命为晋冀鲁豫军区第11纵队司令员,后来又担任中原野战军第11纵队司令员。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第11纵队改编为第二野战军第17军,秉璋又担任第17军军长。
其实,建国后的王秉璋发展还是不错的。他先是在空军任职,担任过参谋长以及第一副司令员。后来,王秉璋又到五院上任,开始主持中国的导弹研制工作,还担任过院长一职。
九一三事件后,因为他与林彪的关系,党内开始出现对王秉璋怀疑的声音,这也导致王秉璋被停职审查,后被收审、关押了整整10年。到了1981年,王秉璋才获释。然而,直到他在2005年去世后,他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所以他的遗体一直保存在医院。直到12年后的2017年,遗体告别仪式才在301医院举行。
18军军长张国华
张国华未满15岁就奔赴井冈山参加了王佐、袁文才的部队,后该队伍成为毛泽东、朱德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的一部。参加革命后,他先后当过战士、司号员、基层连队指挥员。
抗战开始后,他随部队挺进敌后抗日战场,纵横于晋冀鲁豫广大地区,期间他也成为独当一面的军政干部,先后担任了八路军115师黄河支队政治委员、115师教导第4旅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期间,他担任过豫皖苏军区司令员,期间在建立人民政权,实行土地改革,组织财经活动,开展统战工作,作出了很多努力。到了1949年初,他担任了18军的军长,并且率部和平解放了西藏,把红旗顺利地插到了世界屋脊上。也赢得了一个美丽的称号——“佛光将军”。
此后,他更是成为了西藏军区司令员,1955年西藏军区升格为大军区,他也是为数不多的中将司令员。
1967年,在为西藏奉献17年后,由于身体原因,张国华调离了西藏,去了成都,先后担任成都军区第一政治委员、四川省委第一书记等职务。然而,长期在高原环境和高强度压力下工作,张国华的身体越来越坏,他的高血压、冠心病、支气管炎等病症反复发作。1972年2月20日,张国华在主持召开会议时发病,倒在会场,最终没有抢救回来,年仅58岁。
张国华逝世后,周恩来总理亲自前往北京西郊机场迎接张国华骨灰,含泪叹惜:“中央正要用他的时候,他却过早走了”。毛泽东主席对张国华的逝世深为痛惜,在之后的一次会议安排接见活动时感叹:“再也见不到张国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