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上方的“关注”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7年,毛主席特地在中南海邀请了一位身份特殊的客人一同看戏,这位客人便是国务院参事唐生明。

唐生明到来后,还未等毛主席开口,一旁的陈赓就已经走上前去打招呼:

“季澧(唐生明的字),别来无恙啊,二人宛如老相识一般。”

陈赓又转过头来,向毛主席热情介绍:

“主席,唐季澧是我兄弟!”



毛主席和唐生明皆是露出笑容,主席说:

“你可知我是他什么人?”

陈赓顿时疑惑不已,莫非自己这位昔日好友和毛主席也有交情。

那么,唐生明的身份有何特殊之处,他和陈赓,毛主席又有着怎样的交情呢?主席邀请他来到中南海看戏,所欲又是何为?

广交人情的唐家四少

唐生明出生于当时声势浩大的唐家,祖父曾是拥兵自重的广西提督,父亲则是湖南有名的实业家,不过,对于唐生明影响最深的还是他的哥哥唐生智

长兄唐生智,是当时极为活跃的军官,先是在湖南大有作为,击倒了军阀赵恒锡,之后又受蒋介石重用,蒋介石发动内战时又站出来反蒋,绝对是近代史上浓墨重彩的一个角色。



家境殷实,兄长出彩,唐生明自然不会差之千里,虽然为人比起唐生智要多了一些纨绔气息,但同样是天赋异禀,聪颖过人。

唐生明从小便在家中私塾念书,常常捉弄师长,却仍学到不少知识,并且还经常和唐生智进入军队,了解了许多军旅行军之方法。

十四岁时,唐生明正在湖南师范附属学校读书,一位刚转来的老师将会改变唐生明的命运,这位老师便是年长唐生明十二岁的毛主席。

当时毛主席受到学校邀请前来担任主事,又因为唐生明的哥哥唐生智和毛主席是故交,唐生智希望毛主席帮忙教导自己这位弟弟,所以主席留意了唐生明的情况,对他很赏识。

二人很快熟悉起来,毛主席也常常适时向唐生明传递一些思想,可以称得上是唐生明早期的思想导师了。

同时,毛主席也是唐生明接触的第一个共产主义者,比起此后认识陈赓要早了许久。



那段时间,唐生明和毛主席几乎一有空就会互相探讨,睡觉时也是同榻而睡,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

之后,唐生明毕业离校,前往黄埔军校进行学习,毛主席也离开湖南继续追寻革命道路,二人也就此分别,再次相见时已是多年之后了。

事实上,在毛主席看起来有思想深度的唐生明,在外人看来确实是一个沉迷享乐的花花公子,吃喝玩乐几乎样样在行。

家境殷实再加上有一个大军阀哥哥作为靠山,几乎没人敢招惹唐生明,也因此唐生明结识了许多人物,无论是国民党高层,或是日后的中共高层。

1926年,唐生智率军加入广东政府,为了表示互相信任,广东政府派了一些驻军代表进入唐生智的军队,唐生智自然也要派自己的代表进入广东政府,这个人便是唐生明。



二十岁的唐生明来到广东政府后,感受到了当地浓厚的革命氛围,同时,也对同在广东的黄埔军校兴趣斐然。

显然唐生明还是有学军事的决心的,所以唐生智提议将他送去黄埔军校,唐生明很爽快便答应,并下定决心要在黄埔军校学到本事。

黄埔军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出了许多名将,唐生明在军事方面可能无法与这些人相比,但对于他来说,结缘便是最大收获。

黄埔四期的唐生明,认识了不少学生,包括黄埔一期的陈赓,以及黄埔六期的戴笠。

同时,唐生明在此期间算得上是周总理,蒋介石,汪精卫等人的学生,混了个脸熟,这也为他日后在多个阵营中化险为夷打下了基础。

唐生明还被编入了著名的步兵军官团,团长是张治中,好友陈赓则是七连连长,陈赓尝试劝唐生明入党,但唐生明态度十分暧昧,一面与中共人士交好,一面却没有入党的打算。



这也侧面反映出唐生明本人的性格,在爱国且支持革命的前提下,左右逢源。

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大批中共党员遇害,陈赓也立即发电反蒋,联合了许多中共人士和革命人士,其中就包括了唐生明。

没有加入中共却能勇敢站出来一同反蒋,唐生明的勇气和对中共的友好态度可见一斑,除了唐生明,他的哥哥唐生智也同样保护了许多中共党人。

秋季,毛主席即将发动秋收起义,但是缺少物资枪械,陈赓立即联系唐生明,唐生明得知消息后立即带去了三百多支汉阳造步枪,上万发子弹。

这雪中送炭的义举也让毛主席对唐生明的信任越发深厚。

事实上,唐生明的所作所为很大程度上都受到哥哥唐生智的影响,白色恐怖袭来之时,唐生智不仅秘密护送了许多中共党员撤离,还给毛主席留了两根金条作为革命物资。



如此兄弟二人,即便不是中共党员,即便是在为国民党政府办事,那也一定算得上是共产党的朋友了。

与中共友人分别之后,唐生明将要面对中原复杂的局势,虽然曾公开反蒋,但政治嗅觉灵敏的唐生明知道,蒋介石是当时的最大掌权者。

1927年十二月初,蒋介石和宋美龄在上海结婚,唐生明大气地送去了极为丰厚的礼物,博得了蒋介石的好感。

唐生明的地位也飞速提升,二十四岁时便当上了国军军长,迷雾般的中原大战中有着突出表现。

此战中他又公开反蒋,随后还像无事发生一般受到蒋介石重用。

心胸狭窄的蒋介石能够对这么一个多次反对自己的人宽容相待甚至提拔为心腹,可见唐生明的人情世故有多么老练,即便他还相当年轻。



和唐生明一样,唐生智同样也有过多次反蒋,也没有遭到蒋介石的报复,和弟弟的圆滑不同,唐生智则是靠着自己绝对的军事后台和政治地位。

当然,唐生明不只是有圆滑的待人处事方法,他本人的才能也十分出色,因为之后他将执行一个十分艰难的任务。

抗战的特别功臣

三十年代初期,就在国军大肆发动内战的时候,唐生明则是在军官学校进行学习,补充军事知识的同时依旧不忘维系他与各界大人物之间的联系和交集。

全面抗战打响后,唐生明被派到长沙担任警备司令,由于国军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其他地区的国军守军已经开始商量如何抵挡日军了。



长沙这边讨论得出了一个“火烧长沙”的计划,旨在所谓的“焦土抗战”,唐生明立即就提出了反对意见,在长沙放火,虽然可能抵挡日军,但是却置百姓于不顾。

没有人响应唐生明,恰巧唐生明又被调往常德,之后长沙国军果然执行放火计划,无数百姓遇难,面对舆论压力,长沙相关守将被枪决,唐生明也因此躲过一劫。

1940年,汪精卫在日本人的支持下成立伪政府,无数汉奸在此作威作福,引得全国人民唾弃与谩骂,但大多敢怒不敢言。

此时正是抗战关键时期,国共双方都难以抽调兵力来利用军事力量解决,蒋介石便打算利用间谍潜入汪伪政府。

蒋介石立即将想法传达给特务头子戴笠,戴笠也很快想到了执行该任务的合适人选——唐生明。



之前也提到过,唐生明在黄埔军校期间结识了戴笠,此后几年也常常来往,唐生明时常和戴笠聚会娱乐,二人如同鱼肉兄弟一般,甚至,唐生明的妻子徐来也是戴笠介绍认识的。

之所以想到唐生明,是因为其广结人缘的性格,以及给予外界的纨绔印象,如此打入汪伪政府一定不会引起怀疑。

最重要的,自然是唐生明本人的能力也极为出色,哪怕是特务头子戴笠也对其深表佩服,接到命令后,唐生明立刻赶到了重庆,并受到蒋介石的亲自接见。

一见面,蒋介石就露出一副欣赏的表情,亲切询问了唐生明的许多情况,然后说道:

“在我的学生中,我知道你是能干的一位,现在就是你为党国出力的时候。”

唐生明对于自己的任务已经略知一二,他自然知道其中的艰险和困难,但也知道必然逃不过,只能在客套一番后接下了这个任务。



满意的蒋介石还交给唐生明一万元的行动费用,并把自己的一张照片送给唐生明的母亲,美其名曰“唐老伯母惠存”。

此次任务,蒋介石明确给予唐生明三个要求:

其一,保护国军特务,并且营救被汪伪政府抓捕的国军人士。

其二,进入汪伪政府上级,趁机策反汪伪政府高级官员,传达蒋介石所谓的“宽大政策”。

其三,利用日伪军消耗中共的新四军。

唐生明满口答应,承诺蒋介石自己一定圆满完成任务,但对于第三点要求,唐生明自然是不可能做出这般事情的,此时正是抗战时期,怎能像蒋介石一样想着消耗友军。

不久后,唐生明“叛逃”到了南京汪伪政府,并在第二天就受到了汪精卫夫妇的热情邀请,一同吃晚饭。



刚一见面,汪精卫就如同见到老友一般说:

“你来了,太好了,我希望你们这些黄埔的学生多来一点,我们都是自己人。”

唐生明感觉画面有些熟悉,汪精卫的举止和蒋介石简直一模一样,都是假装亲切,然后端起老师的架子,念起昔日的师生情谊来,当然这也是唐生明所希望的。

汪精卫甚至还当着周围心腹的面,仔细讲解起了当年和唐生明的深厚情谊,其中还提到了唐生智,毕竟汪精卫也十分垂涎唐生智的部队。

就这样,在汪精卫的接待之下,唐生明顺利进入汪伪政府,并且有了汪精卫做靠山,唐生明很快就混进了高层。在此期间,唐生明基本按照蒋介石的命令行事。

首先便是利用职务之便,营救了许多被捕的国军人士,同时唐生明也掩护了许多国民党军统和中统特务的行动,算是为蒋介石和国民党立下了大功劳。



当然,唐生明始终明白国贼是日军,因此也利用自己在汪伪政府里的影响力引导许多沦陷区的特务执行抗战任务,为抗战出了一份力。

然后便是策反汪伪政府人员,其中最为知名的便是汪精卫心腹周佛海。

唐生明也曾和周佛海结下交情,因此潜移默化地传递蒋介石的意思,如果周佛海愿意“改邪归正”,国民党政府还是能让他将功补过的。

周佛海也对唐生明无话不说,把自己即将携家人移居上海的想法告知,唐生明立即将此事上报国民党方面,很快国军便以周佛海家人要挟他为国民党效劳。

最终周佛海被唐生明成功策反,选择为蒋介石做事,并在平时掩护唐生明的行动。

长达多年的任务里,唐生明也遇到了难以抉择,稍有不慎便会掉脑袋的情况,此事便是汪精卫交给他的“剿共”任务。



受到重用后不久,汪精卫就希望唐生明前往苏州带兵,配合日军围剿那里的新四军,唐生明将此情况上报蒋介石后,蒋介石竟然让其顺理成章消灭新四军。

唐生明知道自己一旦拒绝,便要承受汪精卫和蒋介石两个方面的怒火,只能暂时接下任务,打算之后思量如何行动。

好在汪精卫交给唐生明的这拨士兵军纪不严,战斗力低下,唐生明便以练兵为由迟迟不出兵,同时新四军得到消息也迅速转移,唐生明这才化解了这次危机。

卧底期间,唐生明既要策反进行抗日,又要对蒋介石和汪精卫左右逢源,同时也要想方设法帮助新四军,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唐生明也利用职务之便结识了许多日本军官,1944年唐生明得知日军将有一次重大海上行动,于是立即将消息转告重庆,重庆又发给美国方面。



得到了如此宝贵的消息,美军集结重兵对日本海军发动偷袭,击沉了上百艘军舰,此次战役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太平洋海战的结束。

抗战胜利后,唐生明的卧底任务终于完成,蒋介石对其大肆夸赞,并给予了两百万元的奖励。

走向光明

1948年,蒋介石任命唐生明为总统中将参军,这再次说明蒋介石已经将唐生明当作心腹培养,不过,此时的唐生明早已在秘密联系中共地下党潘汉年同志。

唐生明和唐生智两兄弟一直以来都是坚决反对所谓的“剿共”,每每遇到向中共军队开战的情况,都会想办法避战不出。



解放战争开始之后,唐生明越发意识到蒋介石的独裁与专横,他不由地想起了昔日与老师毛主席,以及和老友陈赓共事的画面。

在上海时,唐生明结识了潘汉年,并且在心中萌发了起义的想法。十月,唐生明和唐生智兄弟二人在南京协商之后,下定决心起义。

毛主席得知这一消息后,兴奋地说:

“一定要争取唐生智和唐生明参加起义。”

1949年,唐生明来到长沙,先是暗中派遣自己的心腹保护中共地下党人,同时又劝说了几位将领一同起义,最终促成了湖南的和平解放。

起义之后,党中央对唐生明十分重视,任命他为二十一兵团的副司令员,然而唐生明却作出了一个奇怪的决定——赴港经商。

1955年授勋时,同样在湖南起义的陈明仁被授予中将,若是唐生明没有去香港的话,或许也是一个开国中将。



唐生明的想法我们已无从得知,但也许这样做才符合他的性格。

五十年代唐生明又回到国内,并担任国务院参事,在这里终于能再度和老友陈赓相会,并见到了毛主席。

1957年,毛主席特意邀请唐生明来中南海一同看戏,陈赓还向主席介绍:

“这是我兄弟。”

主席却说:

“你知他是我什么人?”

得知唐生明早在自己之前就认识了毛主席,陈赓也是恍然大悟。

这次邀请,毛主席还打算交给唐生明一件重要的事情去办,那就是让唐生明看望战俘营里的国军俘虏。



带着毛主席的嘱托,唐生明和傅作义等人一同来到了战俘营,唐生明有些感慨,对他们说:

“新中国接纳投诚者,只要大家认真改造,就能有一个新的未来。”

此后多年,唐生明一直致力于新中国的建设工作,并且多次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照顾和看望,这是他曾经在蒋介石和汪精卫那里所没有体会过的。

1987年,唐生明因病去世,享年八十二岁,因其生前广结好友,此次追悼会有大量国家领导人参与,更是有四百多老友前来吊唁。

结语

唐生明曾在蒋介石阵营中效力,也曾在汪伪政府办事,甚至还和日寇有所接触。



但他能在中共危急时刻伸出援手,始终不忘记毛主席以及好友陈赓的友谊,心中一直坚定意志,终于走向心中所属的道路,是党的朋友,更是国家的功臣。

同时,对于这么一位身份特殊,经历特殊的党外人士,毛主席能够知人善任,也彰显了毛主席的用人智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