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他不是将军,却从战火中杀出重围;他不是间谍,却一路乔装改名躲过盘查。他是李一氓——皖南事变中唯一完成反向突围的新四军高级干部。这一回,文职人员上演了一出“谍战大片”。
不是司令却带兵,不是特务却反侦察
1941年1月4日凌晨,皖南泾县的山林里还在酣睡,新四军的炮火却被国民党的密集枪声撕裂。蒋介石一纸“调防令”,换来的不是接应,是一场设伏。从宣称要“整编”的通知发出,到国民党集结8万人马围堵九千新四军,皖南事变的剧本早已定稿,执行的是“剿灭”。
战局爆发后,新四军领导叶挺、项英、袁国平三线指挥,力图分头突围。可敌我兵力悬殊大,国民党集中了整个第三战区精锐,调动第32师、第52师、第21师围山合围。从1月4日到14日,打了整整十天,叶挺被俘,项英、袁国平相继牺牲,部队大部覆灭。
此时在部队里的李一氓,不是军长,不是旅长,也不是政委,他的头衔叫“新四军秘书长兼军法处处长”。一名文职干部,在一场军事灾难中成了最危险岗位的亲历者。别人打枪,他打文件,别人掌旗,他掌档案。
局势失控时,李一氓并没有跟随其他突围方向北上,而是带着仅有的一名通讯员和两名卫生员,从敌人认为最不可能逃出的南线反向突围。他手中携带着电台密码本和军情文件,一旦落入敌手,后果不堪设想。
他们从泾县出发,经太平县、潜口,避开大路走山路。每到一个村庄,他都自称是“南洋归来的老中医”,口音学徽州,衣着装平民,还随身带了药膏酒精以备检查时蒙混过关。他曾在屯溪被当地便衣盘查,凭借过硬的心理素质和出色的伪装,一句“给乡下人送药”应付了过去。
这一路,他没带枪,带的是火油,只要被拦,就准备焚毁密电本。他说得出是哪座山、哪个村、哪条河可绕行,他躲在供销社过夜,也住过废弃庙宇。有一次山道被封,他甚至绕远山徒步五十余里,只为避开一个路口。
这一仗,没枪没炮,但步步惊心。他不是战士,却把每一寸路线当战线。走着走着,他竟成了整个事件中唯一成功突围并保存大量战况情报的高层干部。
从金华到香港,不是旅行,是生死赛跑
南线突破后,李一氓顺利到达金华。但他知道,仅仅保全自身远远不够,他要完成的,是把“皖南到底发生了什么”原封不动地送到延安。因为蒋介石正在舆论上反咬:“新四军叛乱在先,中央军被迫还击。”如果任由这类舆情扩散,后果是政治灾难。
在金华,他一边藏身乡村民宅,一边设法联络党内地下交通员。得知桂林有秘密电台可与延安沟通,他再次启程。穿越江西、湖南,入广西桂林。沿途有军阀控制区、有日伪巡逻点,更有大量特务封锁情报。他一人三份身份证明,每进一城换一套身份。临行前,他亲笔撰写《皖南战况第一信》,将整个战事始末、敌我兵力配置、我方伤亡估算、文件丢失状况一一列明。
到了桂林,地下党立刻联络无线电台传送密报。第一封密电于2月初成功发往延安,这是中共中央首次获得皖南战况第一手资料。接着,李一氓又连续发出六封电文,内容逐步丰富,从战况延展到各地群众反应、舆情走向、国民党动向等,形成“情报报告集”。
但这还不够。他还要躲避即将封锁的桂林,南行至韶关,再入香港。因为香港有英国势力相对中立,交通较自由,是当时中共南方情报工作重要节点。
在韶关,他以“中医商人”身份通过盘查站。车站附近出现的特务名单已贴出,但他的名字并不在列。他乘早班车南下,装作沿路做药材生意的“苗商”,靠一口不流利的粤语混入车厢。
香港,他没住酒店,住的是地下党接头点。他在香港撰写《皖南事件概要》《对敌舆情形势评估》《皖南失利经验教训》三篇长文,汇总情报后再次电发延安。之后他化名李启明,从香港登船,沿海北上至舟山群岛,再伺机进入苏北盐城。
电文七出,中央不疑
李一氓回到盐城,是1941年春末。他穿的是灰布长衫,拎一个破布包,手中仍有一小本“密码记事簿”,写着“送中央,李一氓”。
当他出现在新四军指挥部时,所有人都以为是“见鬼了”。整个部队几乎被全歼,活着的干部屈指可数,而李一氓,竟然带着完整文档和七份电文回来了。
他的归来震惊组织,但也引发一些疑问。有人质疑:“为啥不坚守?怎么脱身的?”组织按程序展开调查,他提交全线突围记录,地图路线、每日行动记录、见过的特工、绕过的哨卡、打过交道的地下联络员,清清楚楚、字字在案。
朱德阅毕所有电报后,只批了一句:“此人能写。”这不是褒奖文笔,而是认可其在生死关头,不误组织大局,不误核心任务——保命、保密、保情报,三样一条不漏。
最终,中央对他作出口头警告,理由是“未向上级请示擅自脱离战场”。但转身,周恩来亲自点名:“电文七出,中央依此布全局。”这是信任,是肯定。
李一氓日后多年未主动谈起此事。他只说:“我逃出来不是为了活着,是为了告诉延安,谁先动的手。”
这场皖南事变,不是他指挥的,也不是他逃出来就能逆转的。但他完成了一件别人做不到的事——将“战况真相”从重重封锁中带回了战略中枢。
没有枪炮,没有军功章,只有一双腿、一口气、几张纸——他活成了那一段历史的“黑匣子”。
参考资料
李一氓讲述皖南事变真相:谁坑了新四军?-同舟共进-2014
李一氓-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