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95年7月的一天,又一位开国将军离我们而去,一份讣告第一时间送到张震将军手中,开国上将陈士榘将军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张震看着手上的讣告,悲从心来,这是他的老首长、老大哥。



更是华野连他在内另一位老首长,他来到告别仪式上,看着陈上将的遗体,哭着送别他,同时喃喃自语道:“今天,我送走了华野最后一位老首长,等我离世的时候,华野内部还有谁能来送送我?”



张震将军的思绪被拉回到战争时期。作为华野的一员,他率领华野各纵队在战场上与国军拼杀,为新中国成立奠定基础。回想起几位老首长在世时,他十分怀念当时的场景。



一、粟司令的知己张震同志

解放战争时期,陈老总因有要事被调去军区管理,陈士榘将军作为参谋长辅助粟司令。可这位老革命家更擅长带领炮兵纵队打仗,本身性格突出,与粟司令共事时,未能很好地履行参谋长职责。



为此粟司令将此事上报,毛主席思来想去,要调谭震林同志来辅助粟司令,可此时对方被公务牵绊无法离开,一直未能到任,最后张震同志却在机缘巧合下来到粟司令身边。



张震十分崇拜粟裕这位全军统帅,将他视为自己的榜样。两人一见如故,商讨战事时,粟裕仿佛遇见了知己,将心中想法和盘托出,张震认真聆听并提出补充意见。



最后,粟司令电报毛主席,点名留下张震当自己的参谋长,协助自己与国军对战。这次越级提拔让张震感觉肩上担子很重。他为大部队作战出谋划策,当粟司令头疼的毛病犯了之后,他会接过指挥重任。



张震的能力经过长期锻炼变得非常出色。在指挥淮海战役的第一阶段时,面对一心想要逃离我军围剿的黄百韬兵团,粟司令带领部队穷追不舍,是张震及时找到国军起义部队。



当时劝对方起义,之后更是带领部队横穿国军腹地,成功拦截黄百韬兵团,配合其他纵队歼灭敌人,取得小淮海战役的胜利。刘帅带领中野攻打宿县,将战役规模扩大到最大。



陈士榘将军被调往自己最喜欢的前线,带领麾下部队屡立战功。毛主席的安排可谓充分发挥每一位将领的能力。张震与陈士榘早就相识。

1924年,孙先生还在世,他一手促成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为我党的发展创造了机会。那时,张震和陈士榘都已参加大革命,但声名不显,彼此并不认识。



可随着中山舰时间爆发,我党的开始陷入困境,面对老蒋的针对和国军和地方军的围剿,党中央在这个危难时刻选择发动一场武装起义,来改变现有的局面。



两人都没有赶上南昌起义这次重大行动,陈士榘是因为要参加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作为队伍中重要的一员,他做出自己的贡献,负责保护几位总指挥的生命安全。



而张震则是因为年龄较小的原因,还没参加革命,错过这次机会,他参加革命还是因为彭老总领导的平江起义,他一开始加入到红五军团,跟敌人战斗,每次都是带队冲锋,多次受伤,闯出不小的威名。



随着彭总带领队伍上了井冈山,张震才出此和陈士榘同志相识,两人此后并肩作战,互相都救过对方的性命,十分珍惜这段战友情,当时部队整编之后,开始筛选党员干部,陈士榘因为资历问题成功当选。



可张震因为资历较浅遗憾落选,陈士榘得知此事后还来安慰他:“一时落选不要气馁,把目光放长远了,你多经历点战争,思想各个方面变得更成熟,有资格入党了,我亲自当你的入党介绍人”。



有了兄长的鼓励,张震重拾信心,认真的投入到训练之中,他一边训练,一边学习文化,提升自己的革命思想,多次参加战斗,磨练自己的思想和战斗机巧,最终成功获得入党资格。



令人惋惜的是,当时战事吃紧,陈士榘因为工作安排,被调往红一方面军,没有成为他的入党介绍人,此后的日子里,张震坚定自己的革命信念,努力跟党走,长征路上,战斗和生存环境都十分艰苦。



每次冲锋在前,也让他多次负伤,直罗镇跟敌人作战时,被敌人击中,伤势非常严重,幸好医生技术过硬,成功将他从鬼门关前拉了回来。



陈士榘再次跟张震在同一个队伍中,得知他战斗时差点牺牲,怒斥道:“打仗不能光靠玩命冲锋,要讲究战略战术,以后你跟在我身边多看多学习如何打仗”。



二、抗战时期并肩作战

随着东北军群龙无首,全面抗战局面也被打开了,国共虽然在短时间内达成了第二次合作,但面对持续进犯的日军,战士们一点也不敢松懈,红军部队接受改编后成了八路军和新四军两支队伍。



此时陈士榘被派到115师下辖的343旅出任参谋长这一重要职务,张震则被派往新四军中任职,同样也是参谋长不过是团参谋长,一时的差距没有让他泄气,而是开始努力追赶陈大哥的脚步。



他带领游击队的战士们在南方地区跟敌人作战,多次立功,建立豫皖苏抗日根据地时立下大功,战斗期间他也积累大量经验,当地还有国军在坚守,压力稍微小一点,随着日军持续针对我军。



华北地区人手紧缺,张震接到调令回到八路军总部,出任四纵参谋长,他战斗起来依旧保持着带头冲锋的习惯,多次撕碎日军的防线,一次战斗时,面对日军一个大队,他成功将敌人引进伏击圈,一战歼敌上千人,还意外击落一架敌机成了我军神话。



三、张震送别五位华野首长

解放战争时期,张震因为战斗经验有些不足,无法指挥大兵团作战,所以被派到许世友麾下辅助他征战四方,孟良崮战役中他辅助许司令,共同指挥战士们,打仗时伪装成后继无力的样子。



牵绊住渴望立功的张灵甫,拖延到其他纵队到达指定位置,完成合围任务,让对方插翅难飞,最终各纵队各司其职,九纵负责主攻任务,成功歼灭整编74师,一战士在战场上击毙张灵甫,获得战役胜利。



此后他参加大大小小战役,积累经验,一次工作调动,他来到华野司令部跟粟司令商谈战事,这一次两人相谈甚欢,也让粟裕认识到麾下还有这样一位出色的参谋长。

谭震林迟迟不能来,他一人肩挑好几项职务,十分辛苦,为此向毛主席打报告调来张震。



他初接到消息还很抗拒,认为自己抢了陈士榘的职位,等二人通过电话后,才知道这中间也有陈士榘对他的举荐,来到华野之后,他一边专心工作,一边担心粟司令的身体健康,为了战争能取得胜利。



粟司令时常为了战争熬夜,最严重的时候几天几夜不睡,攻打孟良崮时会熬夜,攻打碾庄地区更是如此,黄百韬可是一块硬骨头,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翻车,最后粟司令更是因为长时间指挥累得昏了过去。



华野有五位老首长,大家知道他们分别是谁吗?授衔排在首位当然是我们的陈毅元帅,被战士们亲切的尊称为“老总”,他是军中的老资格,新四军的顶梁柱,能压得住军中所有干部。



粟司令执掌华野会出现麾下干部以下犯上的情况,毛主席得知此事后,立马找来陈老总,让他前去给粟司令镇场子,这才有了陈粟不分离的典故。



有陈老总在,粟司令能安心指挥,不被琐事牵绊,陈帅去世最早,最令人惋惜,1972年因癌症,71岁那一年离开我们,致敬陈帅。



第二位就是张震将军非常钦佩的粟裕大将,身为军中战神,他的指挥能力完全是从战争时期一点一点磨练出来的,也有毛主席的言传身教,红军时期贴身保护毛主席,多次受伤。

南方游击队时期一人带领麾下战士杀出重围,立下大功,他是华野第三位病逝的老首长,于1984年病逝。



他脑袋里的弹片对他的健康产生非常大影响,77岁那一年因病去世,愿天堂没有病痛折磨,他缺席了很多战争,若能参加抗美援朝,粟大将有可能晋升为粟元帅。



第三位当然是老资格的谭震林同志,他是华野的大管家,说话心直口快,对事不对人,更是一个老革命家,工作能力强,可惜没有参加授衔仪式。



建国后,他按照党的指令转入地方工作,要不然高低也是大将,谭老为党和国家奉献一生,1983年,老将军81岁,在北京去世,他是华野第二位病逝的老首长。



第四位唐亮上将,很多人或许没听过他的名字和战争事迹,实际上他主要负责华野的政治工作,战前曾喊出十个字的口号振奋人心,那就是“打进济南城,活捉王耀武”,他关心华野战士,深入基层做工作。



入驻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前对战士进行思想教育,坚守党的规章制度,避免犯错,更不能吓到城内百姓,华野有一支响当当的连队“南京路上的好八连”,就是他一手带出来的,是我军部队中模范连队。



唐将军于1986年11月病逝,同样是因为繁忙的工作,留下病症,在北京病逝,终年76岁。



第五位就是他最后送别的老首长陈士榘上将,战争时期冲锋在前,有勇有谋,他有坚定的革命信念,抗战时期多次摧毁日军的阴谋,解放战争时期,带队支援中野歼灭黄维兵团,立下战功。



他是一员战将,血染沙场是他最向往事情,建国后,他甘愿隐姓埋名,为建造大国利器打地基,同时保驾护航,深藏功与名,在86岁那一年病逝,离开他守护一生的党和人民。



张震送别最后一位老首长,心底万分不舍,他不知道后面,华野部队中还有谁能送他一程,但他此后坚持为华野做贡献,还联合其他干部为粟裕同志正名,洗刷身上的冤屈,了断自己一桩心事。



结语

他是华野老首长中活的最久的一位老将军,熬过千禧年,最终在2015年离开人世,享年101岁,致敬为党和人民奉献一生的老革命家,是他们让我们过上如今幸福安定的生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