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国际商事法庭在上海公开开庭审理一起外国股东诉中国股东、董事等的出资纠纷案件。
庭审现场。澎湃新闻记者李菁 摄
澎湃新闻记者从庭审中获悉,案件涉及中外合资企业经营过程中股东权利边界、重大关联交易认定等涉外商事纠纷典型问题。该案原由上海法院受理,因案件疑难复杂,最高法依法提级管辖,以一审终审方式推动高效化解纠纷。为进一步便利案涉中外当事人,最高法第二国际商事法庭赴上海开展巡回审判。
案件中,外国股东主张中国股东、董事等通过关联交易抽逃出资,但被告及第三人予以否认。庭审中,各方当事人展开了激烈辩论。目前,该案仍在审理中。
全国人大代表李丰、周燕芳,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范思深(Susan Finder),上海市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仲裁机构、调解组织、律师协会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上海法院法官代表,以及上海高校师生代表等80余人旁听了庭审。
外籍旁听人员告诉记者,这次庭审采用了先进的同声传译系统,整场庭审具有很强的科技感,实现了全程无障碍旁听。这样的巡回审判为中外商事主体提供了明确的司法指引,体现出中国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方面的作为。
澎湃新闻记者从最高人民法院获悉,最高人民法院自2024年起深化推进巡回法庭工作机制改革,进一步强化最高人民法院审判机关重心下移、就地解决纠纷、方便当事人诉讼的功能。知识产权、涉外涉港澳台等案件均被纳入巡回审判范围。本次庭审结束后,最高法国际商事法庭法官还走进上海法院、法学院校开展专题讲座、涉外法律解读、司法解释论证等多项活动,一体推进涉外商事案件办理、条线指导、调查研究、涉外业务培训,实现"一巡多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