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新中国第一次授衔,其中有元帅、大将、上将、中将以及少将等等,他们曾为我国的革命事业以及新中国的成立,立下汗马功劳。而同样是在这一年,新中国成立之初的6大军区改革为了12大军区。当然,担任大军区司令员的自然也都是战争年代的优秀的将领。

其中有四位他们都是政工将军,有的是开国上将,也有开国中将。但仍然担任了大军区的司令员,那么他们都是谁?

第一位邓华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邓华是一位领兵打仗的主将,而且名气也很大。但其实邓华在革命年代很长时间里都是做的政治工作。

邓华是一位老井冈了,他也参加过湘南起义。红军时期,邓华担任过师政委,是一名政工干部。

抗战开始后,邓华被任命为115师343旅685团政训处主任,不久又担任了第4纵队政治委。到了抗战后期,邓华担任了军分区的司令员,这才逐渐转为军事主官,或军政一肩挑。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邓华才出任纵队司令员以及后来的兵团司令员,成为军事主官。一直到抗美援朝,担任彭老总副手,并且接替他担任志愿军的司令员。只能说,邓华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将军。

回国后,邓华曾先后任东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代理司令员,并在1955年担任沈阳军区首任司令员。

第二位乌兰夫

乌兰夫相对还是特别的,他是蒙古族,参加革命也很早,1925年就入了党。他曾在苏联留学,回国后,长期在内蒙参加革命工作,从事党务、军运、情报和民族工作。但他并没有在红军时期的经历。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把手伸向了内蒙,面对以德王为首的王公贵族搞分裂的倾向,他通过云继先等人,组织、策划和领导了“百灵庙暴动”,打响了蒙古民族武装抗日第一枪。后来,以起义部队为基础组建的蒙旗独立旅扩编为中国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三师(简称新三师),他担任政治部代主任。这支部队被称为穿着国民党军装的八路军,成为了内蒙抗战的主要力量,他也在内蒙长期坚持抗日斗争。

抗战胜利后,面对伪蒙政府上层分子再一次的分裂势力,他“单刀赴会”,同那个搞分裂活动的‘政府’展开面对面的斗争,成功解散了这个政府。之后,更是在他的积极努力下,产生了内蒙古自治政府,结束了内蒙古东西部长期分割的局面。他也当选为主席,以及内蒙古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建国后,乌兰夫的主要工作仍然在内蒙古,并且他还担任军区司令员。从他的革命经历来看,他的确不属于军事主官,更多的是一名优秀的政工干部。

第三位王恩茂



王恩茂是红二方面军出身,是一名优秀的政工干部。他红军时期长期战斗在湘赣苏区,并担任红六军团政治部秘书长等职。

抗战期间,他在359旅工作,担任过359旅政治部副主任,359旅副政委,也是王震重要的助手。不仅参加了南泥湾大生产运动,还参加了1944年南下作战,这也是被毛泽东主席誉为“第二次长征”。

解放战争期间,他担任了旅政委,后在西北,担任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简称二纵)政治部主任以及副政委。1949年,他担任军政委,并随部入疆。在王震调离后,他主政新疆多年,并且担任军区司令员一职。

第四位谢富治

谢富治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同一年他还担任了昆明军区的首任司令员兼政委。

谢富治是红四方面军出身,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以及长征。他是政工干部,担任过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长以及军政治部主任一职。



抗战期间,谢富治仍然做的是政治工作,担任过772团的政委,后升任385旅政治委员。他也担任过太岳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有过带兵的经验。

解放战争期间,他继续干着自己的老本行,并且和陈赓搭档。此后,他又与陈锡联搭档,担任了兵团政委。

建国后,他曾主政云南,并且担任过云南军区(后为昆明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