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在中央军委的决定下,我军的八大军区司令员进行对调,在兰州军区担任司令员的皮定均中将,被调任到了福州军区担任司令员,皮定均在福州担任司令员之后,发现了一个让他有些“尴尬”的情况。
因为他的副司令员,是陈再道上将,虽然他司令员的职务比陈再道高,可是皮定均非常尊重陈再道。
于是乎,在每次开会的时候,皮定均总是会问一句:
“陈司令有没有什么话要说,陈司令有没有什么意见可以说出来”。
大家都知道皮定均将军非常尊重陈再道将军,按理来说,陈再道也应该很开心才对,可是久而久之,陈再道就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因为皮定均是司令员,他只是副司令员,在职位上,不能够以过去的资历以及军衔来覆盖两个人的工作级别。
陈再道是一位老将军,知道在什么样的场合,应该怎么相处,于是乎,他找到了皮定均将军,向皮定均表示:
“皮司令,你就当我是一个新兵,不要在意我过去的职务有多高,现在我就是你手底下了一个兵”。
也是陈再道将军这番交心的谈话,让两位将军确定了工作的模式,这件事情让皮定均将军一直都非常感慨,陈再道将军为人处事,实在是令人钦佩不已。
而陈再道将军这么多年的革命生涯,一直践行的,都是实事求是,从来都不整虚的。
陈再道出生于1909年1月24日,他生在湖北麻城一个贫农家庭,童年没有书本的陪伴,只有田间的辛劳。
1926年4月,17岁的他加入麻城县农民自卫军,开始细嗅战斗的硝烟,革命这个概念,开始深入他的人生里面。
1927年9月,他参加大别山南麓的秋收暴动,11月中旬投身黄麻起义,与红军战士并肩作战,于是在1928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启了漫长的军事生涯。
红军时期,他历任红四军第十一师第三十一团团长、第十一师师长,直至第四军军长,他也是开国上将之中,为数不多在红军时期就担任了红军军长的人物,所以陈再道在上将的资历都非常的高,这也是皮定均将军,对于陈再道将军非常尊重的根本原因。
陈再道的起点虽不起眼,却因一次次冲锋在前的身影而熠熠生辉。
根据一些将军的回忆录,他们说陈再道“喜欢打仗,甚至上了瘾”,尤其钟情于“枪对枪、刀对刀”的正面交锋,在鄂豫皖苏区的反“围剿”战斗中,陈再道的勇气令人记忆深刻。
某一次,敌人依托坚固工事、有利地形和猛烈火力压制红军攻势,他主动请命,带领全营顶着枪林弹雨冲向敌阵,与敌展开白刃战,最终撕开突破口,为全师赢得转机。
那一刻,他后颈中弹,鲜血染红衣衫,卫生员颤抖着不敢下手,他却咬紧牙关,用力挤出弹头,硬生生完成了自救。
这一场景,不仅让战友震撼,也让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特别叮嘱:
“不许陈再道打冲锋!”
后来,他升任师长、军长,却依然习惯亲赴前沿指挥,徐向前的叮嘱几乎成了每次作战前的“惯例提醒”,这种不顾个人安危的作风,贯穿了他的早期军事生涯。
抗日战争期间,他担任了八路军129师386旅副旅长,先后指挥长生口战斗、两次七亘村伏击战和黄崖底伏击战。
这些战役,都是以少胜多,而且重创日军士气。
他在长生口以精准的埋伏歼敌数百,战士们隐蔽在山坡后,待日军进入伏击圈才突然开火,敌军溃不成军,在七亘村,他两次设伏,第一次利用山路狭窄让日军首尾难顾,第二次趁敌疲惫再下重手,接连得胜。
黄崖底一战,他指挥部队在山谷间布下天罗地网,日军损失惨重,狼狈撤退。
能够获得这些胜利,都是因为陈再道对地形的熟悉和对时机的把握,陈再道这两次重创日军,当时极大地鼓舞了根据地的抗日军民的斗志。
后来第一二九师组建八路军东进纵队,陈再道任司令员,开赴冀南创建平原抗日根据地,到冀南仅三个多月,他协助冀南区党委建立20多个抗日政权,广泛团结各路武装,将最初500人的队伍迅速扩充至1万余人。
这片平原上的根据地,从无到有,站稳脚跟,离不开他的组织与作战能力。
他不仅指挥战斗,还深入地方,与群众沟通,协调资源,确保根据地的稳固,1938年底,日军对冀南发起“扫荡”,他率军民以游击战和伏击战应对,多次粉碎敌人的围攻,他常穿便衣,带队穿行于敌碉堡之间,抓捕日军、铲除汉奸。
有一次,他走向伪军炮楼,手枪往地上一甩,大声喝道:
“我就是陈再道,今天来搭救你们,欢迎有种的弟兄跟我打鬼子。”
伪军被他的气势震慑,放下吊桥投降,1940年8月,他担任冀南军区司令员,继续带领部队与地方力量守住这片抗战阵地。
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陈再道将军找到了自己的终身伴侣。
其实陈再道将军的感情很坎坷,早年的时候,他与熊慧芝结婚仅7天便返回部队,但是熊慧芝后来被反动派迫害,房子被烧,被迫改嫁,他却始终以为她已遇难,心中放不下一份思念。
而战友们见他近30岁仍单身,纷纷操心,陈赓还曾严肃命令:
“到了冀南,不光要多打胜仗,还要找个好老婆!”
陈再道的参谋长卜盛光更是有心人,在冀南反“扫荡”后,带他到南宫县妇救会了解情况,遇见18岁的张双群,张双群递水杯时,他略作打量,见她容貌秀丽、落落大方,卜盛光从中牵线,张双群写信表意,陈再道因此憨厚回应:
“咱俩的事,就这么定了。”
1938年11月,两人喜结连理,陈赓拍电报祝贺。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民党反动派再次掀动内战,因此开启了解放战争。
1945年7月,陈再道参加中共七大,随后于11月4日,冀南纵队改称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他任司令员,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内战全面爆发。
他率部参与豫北行动、定陶战役、龙固集防御战、鄄南战役、滑县战役、巨金鱼战役等一系列作战。
豫北行动中,他协助牵制敌军,为主力创造机会,定陶战役,他指挥部队攻克要点,削弱敌方防线,而龙固集防御战中,陈再道表现尤为出色,他利用地形与工事,稳守阵地,成功抵御国民党军的猛攻,在这场战役之后,刘伯承、邓小平称其为“模范防御战例”,建议全军学习。
而在鄄南战役和滑县战役中,他都是灵活调度,稳扎稳打,逐步瓦解敌军攻势。
巨金鱼战役,他率部穿插作战,扩大战果,在战场上的作战风格,已经非常成熟了。
1947年1月,他指挥豫皖边战役北集团,将敌王敬久集团吸引至晋冀鲁豫腹地并歼其一部,圆满完成任务,同年3月至5月,他负责豫北攻势第二集团作战,歼敌1.2万余人,为粉碎国民党对山东、陕北的进攻作出贡献。
1947年7月,他指挥鲁西南战役中的羊山集战斗,全歼国民党整编六十六师,生俘师长宋瑞珂以下3000余人,这场硬仗异常激烈,敌我双方伤亡惨重,十八团营以上干部伤亡数人,他却始终坚守前线指挥。
陈再道后来回忆:
“羊山集是我打得最艰苦的一仗,牺牲的战士也最多。”
当时担任国民党整编六十六师师长的乃是被白崇禧寄予厚望的宋瑞珂,宋瑞珂在战败之后被我军俘虏,而在1984年6月,陈再道以全国政协副主席身份参加黄埔军校60周年纪念会,与宋瑞珂重逢,两人举杯畅饮,昔日的生死对决化作一抹笑意,让人感叹战争的无常。
1947年8月,他率二纵挺进大别山,在东路新关夺隘,跃进千里,参加宛西、宛东战役,直逼国民党统治核心。
1948年淮海战役,他带病指挥,先转战桐柏、江汉,后阻击李延年兵团,为胜利奠定基础,1949年2月,他调任河南军区司令员,继续巩固后方。
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南军区副司令员兼河南军区司令员,1955年3月出任武汉军区司令员。
同年9月,他被授予上将军衔,在获得军衔的时候,陈再道感慨道:
“我挨饿时不知道有红军,王树声领我参军,只知道打敌人,打了20多年仗,没想到肩膀上挂金星。这金星该有多重?”
1961年,毛主席陪同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游览长江,介绍道:
“这是陈再道,农民出身,没读过书,打仗很勇敢。”蒙哥马利听到毛主席的介绍,感到非常惊讶,而在惊讶之余,与陈再道亲切握手。
1969年的时候,因为特殊运动的冲击,陈再道被下放江西高安农场劳动,化名陈新,与战士同吃同住,与老将军李志民、金忠范结为好友。
1972年,中央决定让陈再道复出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也是在1973年的时候,皮定均将军出任福州军区司令员,这才有了开头这一幕。
1977年,陈再道担任铁道兵司令员,带领部队整顿、施工,纠正冤假错案,调整领导班子,深入南疆、青藏铁路一线,体察战士疾苦。
某一次,他握住战士满是厚茧的手,听到战士“能洗热水澡就好”的请求,泪水悄然滑落。
他回忆:
“指战员每时每刻都在付出牺牲,许多人钻了三十年山沟,留下一座座烈士陵园。”
1982年,他推动铁道兵并入铁道部,亲历部队脱军装的历史转折,动情说道:“铁道兵的历史功绩,永垂史册!铁道兵的创业精神,永放光芒!”
1982年,他当选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83年任全国政协副主席,1993年4月6日逝世,享年84岁。
陈再道用一生来讲述了什么是谦逊,什么是为国为民,在革命生涯之中,他经历了很多事情,但是心中对革命的经验未曾动摇过,一如他当年决定踏上革命的道路,那么铿锵有力,那么目光炯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