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未至
鹤乡大地的麦苗已悄然返青
日前,记者走进临海镇二垛社区的田间,新农人臧必亮俯身拨开一丛麦苗,指尖丈量着分蘖间距:“根系浅、墒情差,得让返青肥精准落位。”他手中的土壤墒情仪闪烁微光,如同给麦田问诊的“听诊器”。
农时不等人,春日胜黄金。春季是加强小麦田间管理,实现小麦丰产丰收的关键时期。次日一大早,薄雾中,臧必亮的无人机编队已开始升空。装载氮肥的飞行器划破晨曦,在麦田上空编织出精密航线。每架次2分钟的作业周期里,配方肥如春雪般均匀洒落。
臧必亮告诉记者,无人机使用北斗导航系统,农机手只需通过遥控器自动控制就可作业,无人机喷洒农药的效率是人工的40倍以上,施肥效率是人工的30倍左右,播种效率是人工的25倍以上。“以前传统人工施肥要几天的活,现在几个小时就能完成。”
科技赋能,“智慧春耕”更高效:流转土地上,北斗导航拖拉机留下的笔直墒沟与生态拦截沟交错延伸;植保无人机在云端建立的病虫害模型,让预防性施药精度大大提升。“种地不再是看天吃饭。”臧必亮注视着麦田,“得学会和土地对话。”
大专毕业的臧必亮2018年返回家乡流转土地,创办家庭农场,种植水稻、小麦、何首乌等农作物,一点点扩大规模,直至如今的250亩。2020年他又成立必亮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购置无人机等农业机械,几百亩粮食种植常年由3个人固定管理,还带动不少村民就业增收。
在这个北斗卫星与农耕文明相连接的新时代
无数个“慧”种田的“臧必亮”
正用科技重新定义“锄禾日当午”的深意
新农人用苦干实干加巧干
为乡村振兴的壮美蓝图
添上一抹亮丽色彩
文 图:周亚楠 张同祥 陆荣春
编 校:徐碧莲
责 编:张宏伟 黄 燕
审 核:刘友华 樊 颖
声 明:凡“射阳发布”原创稿件,转载或引用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部分稿件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射阳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15-89290569 0515-82486228
点个「在看 赞」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