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春作首,万事农为先。当春风轻柔地拂过大地,气温逐渐回升,广袤的沃野田畴便热闹起来。在肥城市安驾庄镇万亩农田上几乎看不到人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架架无人机在农田上空盘旋。田埂上摆满了仪器设备,“新农人”正目不转睛地操作着手里的“新科技”。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当前,全国上下抢抓农时,科技元素高频在线贯穿其中。新质生产力赋能春耕春管,新农具“上岗”,“新农人”担当起主角,安驾庄镇的春耕科技范儿满满。
在蔡颜子村,一架植保无人机在500亩田地上空施肥、喷洒农药。“几年前,我奔走在田地的每一处角落,耕地、插秧、施肥、打药,在田里待的时间比在家里还要长。”“90后”种地能手汪龙说。但近两年开始,新农具在农田“施展拳脚”,汪龙开始解放双手,渐渐由传统种植转向机械化种植,而机械化种植后,作业效率提高了十倍以上,可以说是省时又省力。
走进洼里村无人农场,五千余亩高标准农田已经披上了崭新的“绿外套”。伴随着急速的“嗡嗡”声,无人机在农田上空穿梭,白色的雾状农药从机体下方喷出,形成一道雾帘,精准地喷洒在农作物上。作为一名与土地打交道三十多年的“老农民”,村党支部书记刘太钢跳出“舒适圈”,主动学习新技术,借助农业机械化之力,实现从“会”种地到“慧”种地。“20亩的地,大概一刻钟就能喷洒完毕。节省了人力财力,能更高效地完成种植工作。”刘太钢说。
安驾庄镇党委副书记、副镇长刘传刚表示:“新质生产力在农业生产方面,不仅需要科技型人才支持,更需要科技型智能新农具,助力每一位‘新农人’在农村广阔天地施展所长。国家的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的现代化,新区的农业发展也会在这些‘新农人’的带领下越来越好。”
一年好景在春耕,当前正是繁忙时。安驾庄镇的田间地头春潮涌动,10万亩冬小麦进入返青期,农技专家来到田间地头,为小麦“把脉问诊”,农户们不负春光,抢抓农时播种,全力做好春耕春种春管工作,力争在新的一年里有好收成。
自去年12月以来,安驾庄镇经历多次强寒潮降雪天气过程,降温幅度大,对小麦生产造成了一定影响。安驾庄镇结合实际,提出技术指导意见,及时组织农技人员踏田查苗,加强分类指导,切实抓好春季田管各项措施落实,努力夯实夏熟粮油丰收基础。
在安驾庄镇“一块田”里,农技人员正在查看小麦长势,为种植户指导如何做好施肥、防病虫害等各项春耕工作,一场干货满满的冬小麦春管课堂,让种植户们收获颇丰,对于今年的收成,他们信心满满。专家表示,小麦已经到了返青期,正值加强大田间管理的时候,要做好肥水管理、及时清沟理墒、及时抓好除草以及适期防治病虫。
沐浴在和煦的春光里,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农业稳则天下安。春耕春管不仅关乎一季收成,更是守牢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是推进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安驾庄镇将踏实做好今年春耕春管各项工作,确保全年农业生产再上新台阶。
(大众新闻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纪宗玉 张静)
(大众日报及大众新闻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文字投稿务必配上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投大众日报泰安记者站电子邮箱dzrbta@126.com,热线电话:05388011909。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手机,以便进一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