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面锦旗背后,都承载着沉甸甸的信任与责任。过去的一个月里,宝山120收获了两份“满分答卷”。


01

在院前急救的世界里,并非每次警报响起都是惊心动魄的重大事故。有时,看似不起眼的小症状背后,却潜藏着足以危及生命的巨大风险。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场看似普通却扣人心弦的急救,探寻其中不为人知的惊险与奇迹。

事发于1月13日早晨,宝山区医疗急救中心庙行分站的陆瑞雪车组接到了任务:患者自觉头晕、乏力,家属已自行联系好医院,要求救护车护送。陆瑞雪车组迅速行动,急速驶向事发地点。

急救车风驰电掣般赶到现场。医护人员迅速对患者展开初步检查,此时患者意识清晰,除了电话里所述的头晕和乏力,还伴有点呼吸不畅。凭借多年积累的专业直觉,患者表现出的细微异样瞬间引起了陆医生的警惕,她深知这看似平常的表象之下,或许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危机。

8点08分,患者突发意识丧失,呼吸骤停,颈动脉搏动消失,病情急转直下!面对生死关头,陆瑞雪迅速作出判断,告知家属病情恶化,立即就近送医。在车组成员徐宏、张杰的全力配合下,展开了紧急抢救:

陆瑞雪医生给予盐酸肾上腺素静脉注射,和急救员徐宏一同实施胸外按压,精准进行心肺复苏(CPR),驾驶员张杰驾驶急救车以最快速度赶往新华医院,同时进行危重病情预报。

在三人团队高效协作下,短短两分钟后,患者心电图显示室性心动过速,生命曙光再现!8点19分,急救车平稳抵达新华医院,接受进一步救治。

到达医院后,患者被直接推进了急诊室。此时,各项检查结果陆续出来,真相终于浮出水面——患者竟然是肺栓塞!这个结果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肺栓塞是一种极其凶险的疾病,如果不能及时治疗,随时可能导致心脏骤停,危及生命。而最初看似普通的胸痛和呼吸不畅,正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幸而,在医护团队14天的接力抢救下,患者最终脱离生命危险,恢复良好。

这场看似普通的急救,实则是一场与死神的激烈较量。一个小小的症状,背后竟隐藏着如此巨大的风险。急救团队的高度警觉、快速反应,车组的紧密协作、争分夺秒,成功为患者争取到了“黄金四分钟”,为后续成功施救奠定了重要基础,感谢这群闪耀在危急时刻的“英雄们”,为他们点赞!






2月1日夜班,接近七点钟,月浦分站郭博弈、徐孝东、沈晓鸣车组接到一起出车指令,迅速前往患者家中。抵达现场后,患者是一名40岁的中年女性,主诉发热、乏力,脸色苍白、行动困难。为了不让患者多受折腾,车组三人小心搀扶她坐上担架床,并在运送途中安抚患者情绪,与家属进行耐心沟通,努力缓解他们的担忧。

到达医院后,车组与接诊医生高效完成交接工作,随即返回分站。原以为工作暂时告一段落,却在一小时后再次接到任务——这次是将同一患者从中冶医院紧急转运至宝山医院。原来,经中冶医院检查,患者被确诊为尿毒症伴肺部感染,病情危急,需要立即进行透析治疗。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重症诊断,车组迅速调整状态,与医院完成无缝对接,争分夺秒将患者送往宝山医院。

抵达宝山医院后,家属突然发现忘带中冶医院的片子和检查报告,顿时手足无措,焦急万分。眼见情况紧急,驾驶员徐孝东主动提出帮忙。他迅速驱车返回中冶医院,拍摄完整的检查片影像并录制视频,仅用十分钟便将所有资料通过手机传送给家属。看到这些重要检查结果完好无误地传递过来,家属如释重负,对120工作人员的快速响应和贴心服务赞不绝口。

急救工作,或许平凡,却不容懈怠;或许琐碎,却承载生命的重量。每一次守护,都是对患者生命与健康的庄严承诺。用行动诠释责任,用温暖守护每一位患者的生命之舟,这是宝山120的职责所在,也是他们的荣耀所在。

编辑:颉廉杰

资料:宝山120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