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晚报2月20日讯(通讯员 王幸奇)近日,岳阳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成功为一位74岁的心衰患者实施了“左束支区域三腔永久起搏器置入+心脏再同步除颤器置入术(CRT-D)”,帮助患者重获新生。术后仅1个半月,患者心功能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大幅提升。这一手术的成功标志着岳阳市中心医院在复杂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再次取得重大突破。

患者朱奶奶曾是各大医院心血管内科的“老病号”,去年因扩张型心肌病合并严重心力衰竭反复住院5次,纽约心功能分级一度达到3—4级,左心室射血分数(EF值)仅28%。频繁的胸闷、气促和下肢水肿让她几乎无法正常生活,连日常行走也成为负担。传统药物治疗和常规起搏器植入均无法有效改善其病情,且患者存在恶性心律失常风险,心脏性猝死风险极高。

为彻底解决朱奶奶的病情,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组织多学科会诊,为其量身定制了个体化治疗方案,最终决定采用国际前沿的CRT-D联合左束支区域起搏技术。该技术结合了两大核心技术:一是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通过将电极精准植入左束支区域,恢复心脏电传导的同步性,显著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二是心脏再同步除颤器(CRT-D),通过三腔起搏器协调心房、左右心室收缩,改善心输出量,同时内置除颤功能可自动识别并终止恶性心律失常,降低猝死风险。



手术由潘港、刘明鑫主任带领的团队在影像引导下完成,克服了患者心脏结构异常、血管狭窄等难题,成功实现电极植入与参数优化。术后仅1个半月,朱奶奶的心功能恢复至1—2级,EF值跃升至56%,心脏超声检查显示左心室收缩协调性显著提升,生活质量实现质的飞跃。

从卧床吸氧到健步如飞,技术赋能与精心护理,让朱奶奶快速康复。术后1个月,朱奶奶的胸闷、气促症状完全缓解,日常活动不受限。心功能逆转,EF值从28%恢复至56%,基本接近正常水平。生活质量跃升,无需反复住院,体重稳定,食欲恢复,还能参与轻度体力活动。朱奶奶感慨道:“以前走几步就喘,现在能自己买菜做饭了!感谢医生们用新技术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岳阳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始终紧跟国际前沿,近年来在心脏起搏与心衰治疗领域取得多项突破,成功开展多例CRT-D这一四级高难度手术,显著提升终末期心衰患者生存率。持续优化手术路径与器械选择,左束支起搏技术领先,实现精准诊断与治疗一体化。朱奶奶的故事是医学技术进步与医患共同努力的缩影。未来,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将继续以“精准医疗”为核心,持续推进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创新,为更多患者点亮“心”的希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