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人们应该停止寻找宏大的意义,开始为微小、简单的东西而活,比如孩子的笑声、绿色的草地。

——伊多·格芬

《耶路撒冷没有海滩》

在今天这个喜庆(但不放假)的好日子,编辑部携已破壳的新书和正在孵化的选题们,向大家拜个晚年,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新的一年,祝愿大家能在奔涌的洪流中握紧船舵,偶尔累了,可以随时翻开一本书,栖息于安宁踏实的角落。也许某一刻,生命会因一段话、一个绝妙的用词而就此改变。

以下为2025年新经典文学类新书预告,哪些作品是你正在关注和期待的呢~

名家新作

01

《世界上的迷路者》

余华


余华最新文集,收录四十余篇文章,谈写作,谈阅读,谈人生。既是一场创作生涯的整体性回顾,分享写作的迷茫与收获,追溯《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长篇幕后故事;也是一份阅读清单,描绘与生活并行的另一种文学人生。

多年的写作与阅读告诉他:

未来充满冒险,充满不可战胜的神秘,然而只有经历最鲜明有力。

世界上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也没有一个人生是可以替代的。

02

《觉醒者们》

[日]东野圭吾


外版封面,仅供参考

东野圭吾新作,5女主悬疑,上市即空降东贩、日贩销量总榜TOP!

东京,惠比寿。

在离开主干道的寂静小路上,有一家隐世小店——酒吧“TRAP HAND”。来这家店的客人看上去再寻常不过,却有两个并不明显的特征:有钱、有秘密。

最近的客人里,有某人的女儿,某人的情人,某人的儿媳,某人的母亲,某人的准新娘。她们来的时候都带着苦涩的秘密,但她们来到这里,就不打算只做冲突里的受害者。

“爱你的人不会回来了。”

但你还有一个反转受害者角色的机会,这不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吗?

03

《向坐着的人指控爱情》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出版《霍乱时期的爱情》后第二年,加西亚·马尔克斯又写下一部同题材戏剧《向坐着的人指控爱情》。这是大作家创作生涯唯一的剧作品,曾被拉美各国和西班牙多次搬上舞台,首次译介为中文。

“社交生活的关键在于学会控制恐惧,夫妻生活的关键在于学会控制厌恶。”加西亚·马尔克斯以暴风骤雨般的独白剧形式,将表面幸福的婚姻生活暗藏在地毯下的渣滓一股脑抖落出来:那些男人听不见、女人咽下去的话,这一次,不吐不快!

04

《动物园笼中漫步》

暂定书名

[阿根廷]胡里奥·科塔萨尔


外版封面,仅供参考

“生活如此执着地模仿艺术,是为了回报它们。”科塔萨尔如此执着地创造神奇动物,终于发现我们自己其实正是故事中的chiikawa(可爱的小生物)。

本书收录科塔萨尔所有与“动物”相关的小说,含部分中文首次译介作品,搭配44幅全彩插图,风格迥异,从剪贴画到超现实达利般目眩神迷。

你站在笼外看动物,看动物的动物在笼内看你,故事装饰了你的幻想,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05

《云朵的道路》

格非

《云朵的道路》是茅盾文学奖得主、清华大学教授格非的最新随笔集,全书共收录十篇文章。格非从自身经验与阅读写作随想出发,谈掉队,谈焦虑,谈情感,谈道路,恳切回应当下困惑。

面对规则与体制,个人选择还有没有意义?在崇尚情绪稳定的时代,做一个情感丰富的人有错吗?如果人生没有标准答案,那么是否也可以选择随波逐流?在道路密布的今天,为何我们仍觉无路可走?

这是一部温和坚定又汪洋恣意的书,在人人都恐惧不确定性的年代,它把文学与故事编织进日常与人生,鼓励我们去冒险,去碰壁,去掉队,去走向未知。

06

《超低空飞行》

李洱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李洱的最新文学笔记,以批评者之姿态贴近、观察文学现场,以写作者之本能参与、表达文学现场。

全书共分三辑,辑一、辑二眼光向外,着眼当代,阅人、阅世、阅文,剖析、解读同代人的创作。既包括对汪曾祺、史铁生、张洁等逝者的追念和回忆,也涵盖对莫言、格非、张炜、梁鸿、何向阳等同道的赏鉴与评论,以李洱之口与心,道出了他人所不能道的幽微与精彩。辑三回归自身,集中展示了作者的阅读兴趣和创作经验,关于如何读经典、如何悟文心、如何写自身。若你对阅读与写作之得失有所希冀,此辑或许可以作一管窥。

置身中国当代文学场域空间,与书本之上与笔墨之外的文与人,一起在场。

本土原创

01

《占有》

蒋方舟

蒋方舟迄今为止最重要作品,一部虚构的自传。

关于母女,关于成长,关于女性处境,关于一个轰然驶过的时代。

“从你开始,我要用你的眼睛看一遍世界。然后,我要重新降生我自己,我要重活一遍。”

小说以主人公从书本上认识世界、经历现实世界的顺序依次展开,塑造了一个乖巧、有讨好型人格、有一些写作天才,拼命通过写作来证明自己的女性,在纸媒时代、古典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时代的遭遇和成长。

02

《火空海》

暂定书名

七堇年

在深入探索户外运动五年之后,七堇年学会了攀爬雪山、操作滑翔伞、野外攀岩、洞穴探险,人过三十,终于学会了像溪流一般活着。

这次,她决定将沉迷的户外世界融入小说创作,在短篇小说的浓度里,实验极限的人生。

九篇小说对应九种活法、九种克服人生的无聊与荒芜的方式。在一日三餐地老下去的日子里,寻找一点肾上腺素的感觉、活着的瞬间,叩问人之为人的终极命题。

反日常的题材,小路上的人,在旷野的冷冽,在内心世界的幽微之地,体会那些细小的恶与微弱的善。

03

《观音巷》

暂定书名

郭玉洁

《观音巷》是资深媒体人、作家郭玉洁的首部小说集。五个故事,分别聚焦五个不同处境的女性:

西北荒漠小镇里的小女孩鱼钩,正面对人生中的第一次别离和愿望的破灭;和丈夫出国旅行的年轻女孩,隐忍着亲密关系中无声的罅隙;一次时空游戏,让中年女性多丽穿越回学生时代,重新审视青春、自由和它的代价;糊里糊涂的小姨,迎来一笔意外之财,也牵扯出一个隐藏的秘密;无乡可回的奶奶,在城市里寻找自己新的人生……

故事里的“她们”虽身处不同的社会阶层、年龄阶段,但“她们”所面临的每一种困境和现实中的每位女性何其相似,郭玉洁借“她们”的处境发问,娜拉选择出走之后,我们面对的会是什么?我们该如何自处?

04

《脐带纪事》

暂定书名

金蕨

女性以子宫孕育后代。她与子女之间的联结,是为“脐带”。但脐带,在出生伊始便被剪断。她们的历史也被剪短,成为家谱里的“枝节”,附在丈夫身旁的外氏,又或是随着出嫁被掐去的女儿。

本书包含十个关于女性长辈的故事,以作为后代的我们的“找寻”为起点,知晓她们的姓名,打捞她们的生命史。

她们总是会推辞“我的故事没什么好说的”,在一次又一次询问之后,她们终于展露被自己视为平淡、普通的一生曾有过的褶皱。

这十份关于她们的备忘录,既是普通人的生命史切片,也是对我们弥足珍贵的“她”的留痕。

05

《伶仃世》

索耳

长篇小说《伶仃世》是青年作家索耳的全新作品,以肆意的想象力,架构了二十世纪瑰丽繁复的南方时空,描绘奇异陌生的世界。

小说由六章组成,首尾两章围绕“我”对阿嬷身世的好奇和探寻之旅展开,在不断探寻前人踪迹的过程中,旧世纪的四个故事也加入进来,构成小说的不同声部:一位去国远游的南洋商人、一户不肯上岸的水上人家、一对流连失所的西贡归侨姐妹、一个在“世界工厂”打工的外省人,他们徘徊于故国和新土之间,寻找归处与来处。

他们虽是独立的个体,命运和记忆却暗自交叉,浓墨重彩地勾画一百年的南方时空。故事声色纷繁,隐隐指向阿嬷童年时所做过一连串的华彩之梦。

06

《风吹起了月光》

王柳云

素人作家王柳云的长篇小说,也是她的第一部虚构作品。
因父亲抛弃家庭,母亲外出打工,幼小的月儿被迫独自留在乡下,辗转于各个寄养家庭与学校间。她遇到了悉心照顾家人却遭到嫌弃的四大姨妈,擅长讲故事却死在无人陪伴的黑暗中的喜奶奶,为“仇人”料理后事的三奶奶,身世各不相同却同样坎坷的同学们……

过早接触成人世界的残酷给予了她敏锐的洞察力,让她能够冷静地观察那些她或许还不能理解的事物。同时,天性中的善良与单纯又让她保留了孩童对于外界的浪漫想象。

通过她的视角,作者向读者展现出的是一个温暖与残酷并存的乡间世界,一个烟火气浓重的人间。

独家引进

01

《好莱坞往事》

[美]昆汀·塔伦蒂诺


外版封面,仅供参考

美国著名鬼才导演昆汀·塔伦蒂诺的首部小说。昆汀两获奥斯卡原创剧本奖、一获戛纳金棕榈,是暴力美学代表人物,凭《低俗小说》《杀死比尔》等收获无数粉丝,这一次,在小说中体验极致的昆汀风格,比电影更自由、更性感、更广阔。

2025开年,山火袭击好莱坞。而在昆汀笔下,1969的好莱坞,新旧交替,黄金时代已去,人们各自在混乱中寻找出路,小说中真实和虚构不断交替,以笔重构历史,用一场大火吞噬时代的梦魇,写就一本献给电影的情书。

02

《年龄是一种感觉》

[加拿大] 海莉·麦克吉


外版封面,仅供参考

一出美丽又漫长的女性生命独角戏,陈鲁豫首本独立翻译译作。

12个小故事,关于成年后的你,关于友情、爱情、亲情和你在“关键时刻”的选择。现在,故事将从你的25岁开始讲起。

12个小故事,解锁【盲盒阅读】新玩法:可以一次体验12个故事,也可以随机选6个跳读,让没选的故事成为没走的“另一条路”——无论选不选、怎么选,都不会犯错,生命允许一切发生。

送给每一个被社会时钟困住的你:你走或没走那条路,都可以,都没选错。

03

《狐狸与我》

暂定书名

[美]凯瑟琳·拉文


外版封面,仅供参考

一个15岁便逃离原生家庭的女孩,靠着一边打工一边读书获得了生物学博士学位。她在荒野上为自己修建了一座房子,从此与山林、河流、鸟兽相伴而居。她热爱大自然,但也渴望城市里舒适稳定的生活;她享受独居野外的自在,也隐隐担忧偏离主流生活的风险。旷野还是轨道,究竟该怎么选?就在她摇摆不定之际,一只狐狸出现在了她身边……

这是一个动人的友谊故事,是一场探寻心灵之旅,是一本妙趣横生的自然科普书,也是一部当代《小王子》。

本书获威尔逊文学科学写作奖、鹦鹉螺图书奖,入围《纽约时报》畅销榜单。

04

《完好如初的名字》

[西]哈维尔·马里亚斯


外版封面,仅供参考

《完好如初的名字》是西班牙当代著名作家哈维尔·马里亚斯的谢幕之作,中文版首度引进。这部小说延续了马里亚斯对秘密、背叛等主题的书写,探讨正义与暴力的矛盾,以及个体寻求自我的努力。

对于退役特工托马斯·内文森来说,人活于世就是一种危险,从年轻时起,他的全部人生就取决于别人在他身上看见的东西,他被别人定义,也被别人利用。

如今他面临着一项任务:从三个普通的女人中,找出并处决那位曾制造过惨案的恐怖分子。但关于这次任务的一切都很模糊,内文森陷入空前的犹疑与焦虑: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杀人才称得上正义?他该如何选择,才能重新掌控自己的生命?

他再也不想让自己如此唾手可得了。

05

《本心》

暂定书名

[日]平野启一郎


外版封面,仅供参考

《本心》是日本当代著名小说家、芥川文学奖获得者平野启一郎的最新力作,以文学之笔探讨在科技席卷的近未来,关乎自由死、亲密关系、存在意义、贫富差距等的恒常生命议题。

在“自由死”合法化的近未来世界,因一场意外事故,石川朔也失去了相依为命的母亲。而就在去世前,母亲曾向朔也透露过“自由死”的愿望,却遭到他的强烈反对。近半年的迷茫与犹豫后,朔也决定使用最新技术VF(Virtual Figure),让母亲以虚拟现实的形象“重生”。一方面,从基于数据运算而产生、没有“心”的“母亲”身上,朔也能寻找到母亲选择“自由死”的真实想法吗?另一方面,朔也从母亲生前的医生、女性好友、作家情人口中得知的被隐瞒的惊人事实,也渐渐拼凑出一个与他所知的母亲全然不同的形象。

06

《人生游戏元年》

[日]麻布竞马场


外版封面,仅供参考

麻布竞马场,日本最神秘90后。2021年起在网络上发表小说,过着CBD上班族×蒙面作家的双面人生。《人生游戏元年》是其代表作,入围日本最权威的文学奖“直木奖”。

卷不动,又躺不平——在努力不再流行的时代,什么才是人生的解法?《人生游戏元年》在日本Z世代读者中引发广泛共鸣,被誉为真正书写“这一代人”个性与困境的小说。

“我想做最低限度的工作,不被解雇就行,每天准时下班,然后去跑步。

应届生沼田在面试时说。他不仅顺利入职,还被社长邀请加入战略部!当然,沼田拒绝了,并自愿抽走被其他人称为“人才坟场”的下下签。

十九至二十五岁,沼田穿梭于一群又一群出身名校的社会“新玩家”中,嘲笑一切、旁观一切,什么也不做。不过,他真的能安享“躺平”的人生吗?

07

《归来的蝉》

[日]樱田智也


外版封面,仅供参考

推理界的黑马作家樱田智也的温暖之作。

在这里,有一位痴迷昆虫研究的“呆萌”侦探,缜密推演自然与人的奇巧连结:

丧生的少女在森林里复活,侦探通过树上鸣蝉揭开了一段心酸往事;

科普作家突然失踪,直到一种萤火虫牵连出交易的内幕;

中东游客在日本坠崖而死,他的圣甲虫挂饰成为破案的关键……

5个短篇悬疑故事互相关涉,揭开人性深处的秘密。

善恶或许无解,推理和博弈的尽头,终是人心。

08

《烧纸》

[韩]李沧东


外版封面,仅供参考

《烧纸》是韩国著名导演、作家李沧东的短篇小说集,收录包括《烧纸》《火与灰》《战利品》等名篇。李沧东以冷峻拙朴的笔触和不乏诗性的细节,从普通人的细碎日常切入,探寻被生活隐藏的真实。

11篇故事,仿佛11场逼真到令人头皮发麻的电影。那些为东亚社会所共享的,从个人到集体层面的痛苦、疏离、背叛与恐惧,如火与灰般不断地从这些故事的地表冲出。

但向上飞扬的,除了痛苦,还有人对抗痛苦的样子,以及在这个屡遭剥夺与损毁的世界上,那些仍不放弃追寻良善与美丽者的动人面孔与眼泪。

09

《父亲的解放日志》

[韩]郑智我


一本背叛整个韩国的小说。

10万字,只写父亲3天的葬礼。

父亲死了,撞上电线杆死的。一个一生“徒劳”的倒霉蛋,一个韩国的赤色分子,前半生打游击、蹲监狱,后半生在农村管闲事。爱操心却被嫌弃一辈子,最后就这样结束了他一本正经的人生。

葬礼上来了许多人。断了来往的亲戚、有名望的官员、出狱的犯人、叛逆的不良少女……上到七八十岁,下到十几岁,爱他的、恨他的,意见相左、水火不容的,都聚在这小小的吊唁厅里,互不干涉地悼念。

他们与父亲相知相交,彼此间也有过不可逾越的围墙。但现在,在葬礼上,一种微妙的和平涌动,一种或许只有在死亡面前才能实现的和平。

也许,父亲一直为之奋斗的,就是葬礼上的这个画面。

10

《向着父亲走去》

[韩]申京淑


生活中有突袭。父亲的人生完全由突袭构成。

我决定回乡照顾独自留守的父亲。然而,和他待在一起越久,我越发觉自己根本不了解父亲。夜半的躲藏和泪水、囤积的快递箱、笨拙的手写韩文、烧毁的信件……父亲背负着战争、疾病和动乱留下的伤口,却依然坚韧地活着。

继《请照顾好我妈妈》后,韩国作家申京淑以家之名,再出新作,用文字打捞起藏在父亲心底、没有说出来的话语,为无数和父亲一样的历史的沉默者们赋予声音,字里行间涌动着细碎的温情。“活着不一定非得往前走。如果回头看到更好的,也可以回去。”

11

《故乡无用》

[马来西亚]马尼尼为


台版封面,仅供参考

马尼尼为首部长篇,以虚实交错手法写上个世纪中移居马来西亚的家族,写卖咖啡养活一家十四口儿女的外公,写生病高烧不事生产的阿姨,写那些没有发达、迷信、病怪、自杀的无用的同村人,写女儿眼中劳苦一生单纯良善的母亲。

马尼尼为以「无用」一词形容自己的马来西亚故乡,她写自己家族里那些没有学历、艰苦谋生、病了疯了甚至永无发达之日的人是无用之人,那片成长之地则成了无用之乡。但她写道:“但是这些东西已经在我体内生根发芽,只有我对这些人有兴趣,对这些事有兴趣。”为此,她用故事记得他们,用诗歌颂它。

除了以上书目,编辑部还有更多惊喜在细细筹划中,让我们保持好奇,期待今年继续与大家在阅读中相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