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作家网 用文学点亮梦想
具有影响力的文学平台
拥有二十多年图书出版经验
出版优秀文学作品 培育知名青年作家
青年作家网长期致力于图书策划、编辑、设计、出版、印制、发行和宣传等工作,与国内五十多家大型出版社签署战略合作,携手打造高品质的出版品牌!
安排新华书店、京东、当当、淘宝等线上线下多渠道上架发行,国内外三百余家省市级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收藏!
诗歌、小说、散文、童话、传记、志书、社科等体裁不限,均可出版!
独立书号、电子书号和丛书号出版,微信咨询:2416378191
乡土中国的治理密码:
从文澜珊小说《山河故人》看基层社会的韧性生长
(文/王润嵩)
在写书评前呢,本来是想做一个纯文学性的书评的,可是在读完全书后,我改变了主意。作为一名长期学习政治学和行政学的学生来说,我想用“文学-政治学”这样的全新视角来解读文澜珊的小说《山河故人》。
在时间的长河里,总有些故事会凝结成琥珀,将特定年代的光影封存在晶莹的肌理中。文澜珊的《山河故人》恰似这样一枚琥珀,将渭北平原的尘土与月光、农舍的炊烟与鼠患、人间的悲喜与坚韧,悉数熔铸进南河滩村的日常叙事里。当指尖划过书页,仿佛触碰到关中平原粗粝的黄土墙,那些被岁月打磨得发亮的生存智慧,在字里行间闪烁着珍珠般的光泽。
在关中平原的褶皱深处,《山河故人》不仅是一曲农耕文明的挽歌,更是一部流动的基层治理档案。当政治学的显微镜对准南河滩村的土墙裂缝时,那些被文学滤镜柔化的日常图景,突然显影出惊人的制度纹理,就连灶台腾起的炊烟,都缠绕着国家与社会的隐秘对话。
在责任田的阡陌之间,我们读懂了制度移植的深层逻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是简单的政策文本,而是化作红莲在自留地边垒起的界石,成为海珍姐妹放学后拾麦穗的半径。当粮站收购员的算盘声与灶台上的玉米粥沸腾声共振时,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宏大叙事,被解构成母亲数着粮票时的叹息。这种将国家意志转化为生存智慧的在地化过程,恰如费孝通笔下的“乡土重建”,在行政指令与土地伦理的碰撞中,催生出独特的政策消化酶。
与我而言,友成追打老鼠的枣木棍具有双重象征意义:既是捍卫粮仓的生存工具,也是维系家长权威的微型权杖。这些未经科层训练的治理智慧,暗合奥斯特罗姆“自主治理”理论的核心要义——在正式制度触角未及之处,民间自发秩序如同田埂边的车前草,在制度的缝隙中顽强生长。
文澜珊的笔触有着关中大地特有的厚重与灵动,她将方言土语淬炼成诗,让压水井的吱呀声、玉米芯塞住排水孔的闷响、风箱拉动的节拍,组合成独特的乡村韵律。那些落在炊具上的尘土,既是生存的重负,也是大地的馈赠;土炕裂缝里冒出的白烟,既呛出眼泪,也焐热希望。这种对苦难的诗意转化,让平凡生活升华为存在的寓言。
最令我动容的是,此书以饱蘸深情的笔触,热情地讴歌了劳动人民的伟大。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用自己的双手,一砖一瓦地搭建起生活的希望。他们如同大地之上最朴实无华却又最坚实可靠的基石,支撑起时代的脊梁,他们的故事,是一首动人心弦的奋斗之歌。
当城市化进程席卷山河,这部作品恰似一帖清醒剂,让我们在水泥森林里重新听见土地的心跳。那些与老鼠争夺口粮的夜晚,那些被白土染白的粗布衣襟,那些在土炕余温里滋长的亲情,都在提醒着我们:所谓时代洪流,从来都是万千红莲在各自命运里挥动刷子的轨迹;所谓乡村振兴,终究是无数友成在暗夜里铲土浇地的坚持。
这部用十五年光阴打磨的作品,最终在政治学视域中显现出其本质——它是中国基层社会的全息投影,是制度与人性相互驯化的动态图谱。当我们在文献中争论“运动式治理”或“项目制”的优劣时,不妨看看红莲如何将扫舍任务分解为刷墙、擦窗、清灶的工序流程;当学界沉迷于“网格化管理”的概念游戏时,更应去追随伟大劳动人民在九州大地上辛勤劳作的足迹。那些未经理论提纯的治理实践,或许比任何模型都更接近中国式现代化的真实肌理。
书评作者简介:
王润嵩,笔名子柔、还明,中共预备党员,研究方向为基层治理、中国政治。现为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会员、曾任诗社社长、文学社社长,曾获“优秀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个人诗歌、散文公开发表二十余篇,个人公众号为“润嵩说”。
※本文由青年作家网编辑部发布
★近期已出版图书★
作家会员申请表
投稿出版
扫码填写
多重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