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朱自清别集》:阅读原汁原味的朱自清
光明日报出版社历时数载全新编订的《朱自清别集》(十八卷)第一辑于日前先期出版面世。第一辑精选《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欧游杂记》《经典常谈》《犹贤博弈斋诗钞》和《论雅俗共赏》六卷,汇集了朱自清的散文、诗歌、古典文化和文艺评论等多方面的创作精华,可窥见这位现代文学名家的精神和文本世界。这套《朱自清别集》以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年以来陆续出版的《朱自清全集》和1983年三联书店出版的《论雅俗共赏》等权威版本为底本,给读者展示原汁原味的朱自清。
优中选优,让经典焕发新生
碎片化阅读时代,展读一本纸质书带有神圣的仪式感,也是沉静和寂寞的事。现代知名作家几乎都有卷帙浩繁的“全集”“文集”“选集”或“丛书”,或因体量太大而束之高阁。光明日报出版社推出《朱自清别集》,就是要从厚重的朱自清作品集中,把“大块头”的精华挑选出来,让经典焕发新生,不再寂寞。汪曾祺在为恩师沈从文选编作品精选集的时候,首次使用“别集”称谓,命名为《沈从文别集》,后人亦在汪曾祺去世后编辑了《汪曾祺别集》。十卷本《巴金别集》叙述了巴金人生不同阶段的旅程,展示了一个“全集”之外的巴金。现代作家的“别集”从古典文献学概念中跳脱出来,成为作品集独特而高效的展示方式。别集,意味着从该作者的作品全集中优中选优,根据一定的主题选编成不同卷册,编选、体例、勘校和设计都非常考究。《朱自清别集》第一辑就是从作者全部作品中编选出六卷精华,小32开本,简洁轻便,装帧设计精美,阅读收藏两相宜,是一般读者完整了解朱自清文化贡献和文学成就的理想选择。
中国文学向来以散文为正宗,朱自清的散文成就可视为新文学散文品类的代表性实绩。散文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以1924年朱自清出版的第一本诗文集《踪迹》为蓝本,收入《春》《匆匆》《温州的踪迹》等耳熟能详的散文名篇。这些作品构思精巧,语言简朴平实,描写细腻生动,体恤底层人民生活,揭露社会黑暗,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另一卷以同名散文《背影》命名的散文集,收录了《背影》《荷塘月色》《儿女》等知名篇目,这些散文情真意切,一直被认为是“白话美文的典范”。《背影》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篇经典回忆性纪实抒情范本,更是多次入选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成为现代散文脍炙人口的经典。这两卷散文集汇集了朱自清一生的散文精华,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美文特征。
《欧游杂记》是朱自清1931年休假游历欧洲的游记,收录了《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欧游杂记》十一篇,以记述景物为主,因为有李健吾等朋友当导游,纪录巴黎的文字最多。《伦敦杂记》九篇,是作者回国后十年内陆续回忆写成的,足见七个月的英国生活对作者影响之深。朱自清是为数极少的没有留学背景的现代作家,此次游学欧洲的记述,可感受到他审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异国他乡自然风光和风俗民情的本真视角,文字极具带入感。
雅俗共赏,艺术的人民立场
朱自清和鲁迅等现代知识分子一样,自启蒙开始就一直浸润在子曰诗云的古代典籍之中,后来成为反传统的急先锋,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智慧。他们是“历史中间物”,传统在他们身上无法也不可能完全割裂。朱自清随西南联大南渡昆明,战乱播迁中对华夏文脉传承念兹在兹,于1942年写成《经典常谈》。该书对中国古代经典介绍通俗晓畅,见解精到,是一般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入门指南,八十载广为流传。以现代散文和新诗享誉文坛的朱自清,也常作古诗,偏宋诗一派。他于1946年从自己历年创作的古体诗词中精选百余首,编订为旧体诗集《犹贤博弈斋诗钞》。诗集在作者生前没有出版,除少量唱和诗外,大部分没有公开发表。朱自清将许多在散文游记中未曾表露的思想情感、阅读心得和交游历程写进了古体诗中,值得相关研究者关注。
朱自清还是一位文艺评论家。1948年,他将自己在抗战胜利后的十四篇文艺评论汇集为《论雅俗共赏》。该书纵论《诗经》、丹青、禅语、鲁迅、闻一多、中外文论和诗歌朗诵,是朱自清生前编订的最后一本书。朱自清在文集中一直强调他的大众化文学观,即真正的文学经典不是只供文化程度高的读者阅读的阳春白雪,还应照顾到最广大的阅读群体,让那些只有一般阅读水平的读者也能欣赏。正如作者在自序所说的那样,雅俗共赏的立场就是“偏重俗人和常人的立场,也可以说是近于人民的立场。”新中国成立前,身处延安解放区之外的朱自清鲜明地提出“艺术的人民立场”,与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暗合,在今天看来实属难能可贵。
朱自清是一位学者、作家、大学教授,几乎每一个角色都努力做到尽善尽美。他为人谦和重情,光明磊落;为学孜孜矻矻,严谨求实;为文朴实无华,是天才散文家和出色的诗人;为师温雅如玉,努力“使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文学教授”。他在抗战胜利后追随闻一多的脚步投入民主运动,在研究、写作和教学中坚守一个正直知识分子的爱国主义立场,表现出中国知识分子感时忧国的传统美德和刚正不阿的气节风骨。他的学生曹聚仁说朱先生“外面和光同尘,里面是一团火;磨而不磷,涅而不滓,出污泥而不浊”,朱自清足以配得上这样的赞美。他五十盛年离世,至今七十余载一直在知识界、教育界和文学界都享有极高的声誉,这种广泛而持续的影响力在现代作家群体中非常有代表性。朱自清为人、为文、为学、为师皆为楷模,被称为拥有“完美人格”的人,培养了大批社会建设人才,留下了数百万字的作品,为现代中国文学和文化作出了突出贡献。当我们捧读《朱自清别集》时,就能触摸到字里行间朱自清的至情文字和赤子之心。
这套丛书的主编陈武先生与朱自清同乡,是当代著名小说家、出版家和现代知识分子研究专家。陈武在《人民文学》《作家》《钟山》《花城》《十月》等数十家文学杂志上发表各类小说五百多万字,出版有《植物园的恋情》《陈武文集·北京追梦故事》系列等作品集。十多年来,陈武一直潜心于朱自清、俞平伯等现代知识分子研究,搜集、研读和校勘了朱自清各个版本的作品集,对朱自清的作品、人生经历和思想流脉有深刻的体认,先后出版了《朱自清在江南的五年》《朱自清在西南联大》《朱自清的完美人格》《犹贤博弈斋的灯影》等朱自清研究专著,编辑有《回望朱自清》《朱自清自编文集》两套丛书。陈武既是当代小说家,又是学界首屈一指的朱自清研究专家,其数年来孜孜以求、费尽心力精心编校的这套《朱自清别集》,成就了光明日报出版社这项功德无量的文化工程。
【 蒋进国】
注:授权发布,本文已择优收录至“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北京日报、重庆日报、新华网、央视频、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视界、北京时间、澎湃政务、凤凰新闻客户端“长安街读书会”专栏同步),转载须统一注明“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出处和作者。
责编:王骅琛;初审:陈佳妮、许雪靖;复审:李雨凡、程子茜
更多精彩请点击
长安街直播
长安街读书会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励支持下发起成立,旨在继承总理遗志,践行全民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习、养才、报国。现有千余位成员主要来自长安街附近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中青年干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员、全国党代表、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等喜文好书之士以及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高端智库负责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机构的资深出版人学者等。新时代坚持用读书讲政治,积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自2015年长安街读书会微信公众号发布至今,始终坚持“传承红色基因,用读书讲政治”的宗旨,关注粉丝涵盖了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特区。累计阅读量达到了近亿次,其中通过朋友圈转发量千余万次,参与互动人数近千万人,平台产品质量高,针对性强,受关注度较好。并在中央相关宣传网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相继同步入驻“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北京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新华网、央视频、视界、北京时间、澎湃政务等新闻客户端,以及经报送遴选评荐《求是》《中国纪检监察》《党建研究》《中国党政干部论坛》《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国财政》《中国出版》《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中国高校社会科学》《外交评论》等近百本中央级核心期刊正式入选长安街读书会干部学习核心来源期刊,此外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长安街读书会主编的《学思平治——名家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理论读物,形成了系列的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累计固定读者百余万,影响全国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大中院校等受众数亿人次。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现正面向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各省市县(区)等所在的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单位部门联合开展相关党建阅读学习活动。近日,经相关部门批准,已正式同意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中央组织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证监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共青团中央等定点帮扶地的有关单位加入“长安街读书会”党建阅读合作机制,并联合承办“长安街读书会”系列读书学习活动。
关注公众号,回复:【申请入会】【文化强国】【党建阅读】【智库】【好书推荐】【干部培训】【免费赠书】【直播】【新书报送】【期刊报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