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介绍德国Pak 36型37毫米反坦克炮时讲过,德国为了避免凡尔赛条约的限制由莱茵技术全资子公司瑞士索罗通进行小口径战防炮的研发,该炮在设计阶段就被苏联买走了专利权和生产权,苏联在其基础上设计出了,但是秉着“口径既正义”的苏联认为37毫米战防炮口径太小,于是在1931年开始设计新的反坦克炮,即今天本文的主角,苏联M1937型45毫米反坦克炮,在苏德战争最开始艰难的岁月里,这一门小炮承担起对抗德国装甲部队的重担;如果德国装甲兵得知击毁自己坦克的武器还有自己人一份功劳,不知道作何感想。
M1930型37毫米反坦克炮
1931年,苏联当局认为现有37毫米战防炮已经很难对今后可能出现的坦克造成伤害,虽然M1930型37毫米战防炮刚刚设计出来,苏联任然将新型反坦克炮的研发任务交给了第八火炮工厂,第八火炮工厂也不辱使命在同年就拿出了新型反坦克炮的设计图纸,外形上保留M1930型37毫米反坦克炮的炮盾和两个木制车轮,原有37毫米反坦克炮更换为1门43.8倍径的45毫米反坦克炮,发射45×310毫米炮弹(弹种有穿甲弹、榴霰弹、高爆弹),使用穿甲弹时炮口初速757米每秒(榴弹360米每秒),1000米钨芯穿甲弹可以击穿40毫米装甲(被帽钢芯穿甲弹1000米可以击穿35毫米),射速每分钟7-12发;原有的炮栓从侧开的水平滑楔式改为垂直滑楔式,这样的设计可以利用重力位能锁闭达到节省炮手体力的目的;骡马拖拽每小时可行进10-12公里,战斗状态全重425公斤,1932年装备部队定型为M1932(19-K)型45毫米反坦克炮。
现在找不到M1932型木质轮胎的照片了,只能用现在存世的装了汽车轮胎的照片了
1932年装备部队的反坦克炮获得了很多问题反映,包括木质轮胎路况适应性很差(轮轴没有悬挂装置),车辆牵引行驶时速度较低,击发装置位置不合理,闭锁机构未能实现半自动导致射速较低。
二战时期苏联路况真的不好,一下雨就变成了泥泞的地狱
1936年第八火炮工厂开始着手对M1932型45毫米反坦克炮进行改进,主要是改用了GAZ汽车的车轮并且加装了悬挂装置,击发装置移至高低机边,炮闩改为直立楔式使其能够实现半自动闭锁进而提高射速,1937年装备部队定型为M1937型45毫米反坦克炮,射速提高到20-30发每分钟,炮口初速略微提高到760米每秒,其余的如俯仰角正25°~负8°,水平左右60°,最大射程4500米,该炮可以使用的弹种也有所增加,包括榴弹、普通穿甲弹、被帽穿甲弹、钨芯穿甲弹、榴霰弹等。
M1937型45毫米反坦克炮
M1937型45毫米战防炮自然也有被装上坦克即20-K坦克炮,包括苏联早期t26轻型坦克和BT系列快速坦克都有装备。
t26轻型坦克
苏芬战争期间M1937型45毫米战防炮进入战场,因为芬兰缺少坦克所以该炮主要用来对付芬兰军队的工事,不过芬兰缴获了100多门该炮后击毁了不少苏联坦克;该炮在诺门坎战役时和自己的“堂哥”日本九四式37毫米战防炮对决(94式是1936年装备稍早于M1937型),期间被日本缴获了1门后逆向仿制成为日本一式47毫米反坦克炮的前身,不过日本依然使用穿甲高爆弹导致穿深不足。
日本一式47毫米反坦克炮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45毫米战防炮在正常距离内可以击穿1号和2号坦克以及捷克38(t)坦克,不过对付拥有更厚装甲的3号坦克和4号坦克时略显不足,特别是到了1942年时德国坦克的装甲厚度一加再加,虽然45毫米反坦克炮已经不能胜任但是其数量太多,而此时苏联急需一种应急武器,为此苏联172厂在M1937型45毫米反坦克炮基础上设计一款使用拥有长倍径和更厚炮盾以及使用铰接式炮架的反坦克炮。
德国3号坦克,可以看到正面装甲已经装上了附加装甲
苏联172厂设计出来的产物就是M1942型45毫米反坦克炮,拥有68.8倍径的长跑管和新式的45×386毫米炮弹,炮盾厚度增加到7毫米,全重约600公斤,俯仰角负5°~正25°,水平左右各30°,射速每分钟25-35发,使用强装药发射穿甲弹时初速885米每秒;100米内可以击穿71毫米装甲,但是远距离穿深效果很差(1000米则降低到32毫米),考虑到是小口径火炮在500米内作战,穿深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M1942型45毫米反坦克炮
1943年后德国重型坦克的大量出现让66倍径的45毫米反坦克炮也很难有一战之力,这些反坦克炮逐渐被更大口径的反坦克炮取代,用途改为攻击德国碉堡或者工事,有时也能顺便对付一下德国装甲车和轻型坦克(毕竟德国不全是重型坦克),另外该炮还有一个很厉害的“断腿”用法,训练有素的士兵只需要2-4发炮弹就能打断德国重型坦克的履带。
豹式坦克第一次出现在库尔斯克战役期间
M1937型45毫米反坦克炮苏德战场的1942年后虽然已经被证明无法对付德国坦克,却因为其重量较轻只需要士兵拖拽就能快速进入战场而一直被使用到战争结束,共计生产8000门以上。
由步兵推着前进的M1937型45毫米反坦克炮
最后一说,1938年苏联在与民国签订《中苏互不侵犯协定》后提供了2.5亿美元的低息贷款,在其提供的武器里就有200门M1932型战防炮(虽然民国给了200门的钱苏联只给了50门),该炮主要装备各战区独立战防炮营;这一型号毕竟是过渡性质,所以在中国风评很差,士兵评价不如德国Pak 36型;另外还有一些M1930型反坦克炮,这炮都苏联打剩下的,炮管磨损严重导致精度差、穿深不足被中国士兵嫌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