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兵炮的改变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步兵炮是一种可以跟随步兵前进提供火力支援的轻型火炮用来对付敌方机枪火力点或者掩体工事,早期步兵炮都有一个缺点就是精准射击时的射程不足,以一战时期法国M1916型37毫米步兵炮为例,该炮的精准射击距离不超过1500米而同时德国MG08重机枪的间接射击覆盖距离则达到2000米,如果超出精准射击距离则失去了迅速压制德军重机枪火力点的作用。
法国M1916型37毫米步兵炮,为了保护射手增加了一个护盾
20世纪20年代步兵炮已经被世界各国肯定,但是早期小口径的步兵炮存在射程不足、威力太小的缺点,那么增加口径和射程就是标准做法,诸如之前介绍的日本九二步兵炮和德国18型步兵炮;法国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其火炮发展相当完善,法国施耐德公司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进行一种轻巧的75毫米口径步兵炮的研发,研究开始前的目标就是射程超过3000米(比德国重机枪射程远),拆分后每个部件可以由单人背负行进、还要有优秀的精度,这就是M1928型75毫米步兵炮的研发背景。
九二步炮是日军大队主要装备的支援火炮,图上是国军缴获的九二步炮
法国施耐德公司是老炮武器制造商,其火炮制造技术独步全球,在对这种轻巧的步兵炮研发时施耐德公司甚至有一个口号叫:只要男人到哪里,这种火炮就能跟到哪里;施耐德公司并没有一味追求全重的轻量化而是选择更多地拆解部件,但是为了降低全重炮管的长度还是尽可能地缩短,为了提高射程专门设计了普通装药和强装药两种发射药;在当时坦克技术不断升级,施耐德公司本来打算以现有炮管发射动能穿甲弹无奈其初速太慢加上炮管太短导致炮弹很难在炮管里获得足够的加速度,施耐德公司随即为其设计了可更换的炮管,成为一种可以在步兵炮和反坦克炮之间来回切换的火炮,这个设计倒是真的新颖。
M1928型步兵炮,注意大架依然是单腿大架,为了不妨碍仰角射击采用了镂空设计
M1928型步兵炮,口径75毫米,炮管长度710毫米(倍径9.4倍),全重345公斤;垂直射界-10°~+60°,水平射界左右各4°;普通装药最大射程2600米(炮口初速175米每秒),强装药最大射程6000米(炮口初速300米每秒),射速每分钟8-11发。
M1928型步兵炮正面
M1928型步兵炮最大的亮点在于可以拆成12个部件进行运输,而且施耐德公司专门为其设计了单人背负工具,全重345公斤的前提下12个部件均重不到30公斤。
施耐德M1928型步兵炮炮管背负专用工具
由于其步兵炮的短管炮无法获得足够的炮口加速度,施耐德公司专门设计了47毫米(倍径24.7倍)的反坦克炮管,可以通过更换炮管成为1门反坦克炮,炮口初速达到600米,但受制于间断螺纹炮闩和单腿镂空炮架无法承受更大装药所带来的的高膛压以及后坐力,早期47毫米动能穿甲弹效果不好只能对付轻型装甲目标,后来更换为破甲弹后才得以对付当时现役的中型坦克,为了减少后坐力该炮使用了炮口制退器。
M1928型步兵炮更换47毫米炮管后就成为1门反坦克炮
M1928型步兵炮以“极轻便炮”的名字参加了1934年中国民国进行的南京汤山炮兵学校展示后获得国民党参观人员的好感,其中中国近代军工业之父俞大维对该炮十分喜爱急电蒋介石要求购买该炮,然而该炮最终因为三个主要原因未能成为国军的制式火炮;第一就是法国要求现金结算但当时国民政府缺少外汇多以以物换物,而法国由于经济萧条施耐德公司只要现金;其二是当时把该炮带来中国的联华洋行开价太高,当时按照联华洋行的套餐(含重炮76门)共需要法币759211元,折合银元1000万大洋;第三是该炮的47毫米炮管以及炮弹技术太高国民政府没办法仿制;除此以外包括德国军事顾问的阻扰,75毫米炮弹威力不如博福斯75山炮,还有当时斯柯达公司表示可以不用现金等等,但是这都没有抵消俞大维对该炮的喜爱。
俞大维是中国兵工之父,能被他看上的武器是真的优秀
在上述原因里有一条是法国47毫米炮管和炮弹的不容易仿制,俞大维建议蒋介石不需要47毫米炮管和炮弹,将这门M1928型步兵炮直接当山炮使用,事实上该炮在抗战时期的确是一门合格的轻型山炮;当时唯一装备了该炮的是粤军部队共52门(一开始粤军只收到了12门,后来国民政府结了余款施耐德公司才把剩下的40门交付给了粤军),该炮跟随粤军部队在抗战期间打遍中国大江南北是粤军的金字招牌,只因为数量太少该炮的知名度一直很低。
抗战时期粤军最大特征就是圆顶斗笠,其中64军是粤军的王牌军,号称“铜军”
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军立刻放开手脚大量采购国外武器,其中就包括施耐德M1928型75毫米步兵炮,但是当时欧洲风云突变法国打算置身事外,随着施耐德公司被法国政府收为国有有,原来打算卖给中国的M1928型步兵炮被搁置,这并不妨碍国民党将士对该炮的需求呼声;1939年在国军更多的呼声下国民党再次向法国提出购买该炮,但当时《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苏德陈兵波兰边境,法国有意想和日本联合遏制德国和苏联自然对国军的购买意向视若无睹,国民党购买该炮的希望彻底落空。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间接结束了中国购买M1928型步兵炮的希望
M1928型步兵炮在抗战时期的高光时刻是在1944年衡阳会战的雨帽山战役,雨帽山是衡阳西郊的制高点,负责解围支援的国军62军以一个战炮连加一个搬运队共1000人包含火炮单件以及炮弹全体上肩攀上雨帽山协同仰攻雨帽山的国军步兵,这里的搬运队除了搬炮弹外还有轮流背负火炮单件的任务。
衡阳保卫战属于长衡会战中一个重要环节,此战中粤军62军伤亡惨重
战炮连依靠M1928型山炮本是步兵炮的精准射击能力三炮命中日军指挥部,可惜了该炮炮弹的威力小让日军指挥人员溜了,不过当时也就只有M1928型步兵炮才有这个能靠着单人背负就能攀山越岭快速抵达预定目标的本事了,值得一提的是日军的空袭很快就来,好在战炮连早就拆了该炮分散开躲避空袭,仅通过人力就能完成的快速机动以及优秀的精度就是该炮合适中国战场的优点。
单人拖拽M1928型步兵炮
M1928型步兵炮在抗战时期的高光表现在法国却很暗淡,最大原因是该炮是1门可以进攻的火炮,而当时法国全力修建马奇诺防线准备以及绝对防御战来抵御纳粹德国,如此一来1门可以进攻的火炮自然没有用武之地。
马奇诺防线的截面图,马奇诺防线属于人类防御战体系的究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