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冯晓晖



本篇首发于《九江日报·长江周刊》2025年1月19日,总第1015期,发表时有改动。

概述:

1885年1月15日,近代著名记者黄远生出生于九江市。



《黄远生遗著》 台湾华文书局·1938年

评述:

黄远生是中国新闻史上的拓荒者,被誉为中国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记者,是中国新闻通讯的奠基人。他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更以其敢于直言、揭露社会黑暗面的犀利笔风,成为那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记者之一。他的新闻报道犀利深刻,思想观点超前,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这位天才的命运却充满了悲剧色彩,他的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叹息。黄远生是九江近代的杰出人物,近年来介绍他的文章很多,故本文主要对近年来的研究资料做一些补充与分析。

黄远生原名黄为基,字远庸,笔名远生,出生于江西德化县仙居乡(今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新合镇涌塘村)。黄家是书香门第,曾祖黄凤楼系道光年间的进士,做过安徽歙县、铜陵、当涂等县知县、太平府同知等职。黄凤楼对九江最大的贡献是编纂了同治十三年(1874)版《九江府志》。黄远生三个叔伯父均为举人,但其父黄儒藻,通过童试,为秀才,却屡试不第,在浙江作过小官,大约是搞洋务的。黄远生天资聪慧,过目成诵,被家人视若掌上明珠。



同治十三年《九江府志》 中国社会科学院藏书

1900年,黄远生父母相继离世,他沦为孤儿,寄居族兄家中,后入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南浔公学读书。1903年,黄远生回到江西应试,考取秀才,同年秋季又考中江西省第7名举人,次年赴京会试中进士。1904年的这场会试是中国科举史上的最后一次,次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黄远生这一批成为了中国最后的进士,他还是最年轻的,周岁不满20。两年连中乡试、会试、殿试三榜,真可谓少年天才。

清政府并没有亏待这批末届进士,给黄授予了“知县即用”资格。当时清廷设有进士馆,新晋的进士或可入馆进修,或可游学外国,三年后再试,依成绩授官职。黄不愿留京,便请求赴日本留学,后入日本中央大学攻读法律。1909年秋,黄远生学成归国,以进士兼留学生的双重身份进入邮传部,任员外郎。

邮传部是清政府于1906年设立的中央机构,总管邮政、船政、铁路、电政事务。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邮传部改为交通部。员外郎为从五品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副厅级。在邮传部,黄远生的才华也得到了主官们的欣赏。此时他才只有25岁,真可谓少年得志。

然而两年以后,清政府垮台,黄远生从前途无量的京官成为了一介平民。据他的同乡,九江近代著名官僚、藏书家李盛铎声称,他在黄远生自日本归国时在北京相遇,李见黄致力于文学,由由做官之念想,左右徘徊,便劝黄远生做记者。李称此语对黄的触动极大。李盛铎其人品行有污点,又是个最善投机的官僚,他的说法未必可信。



《黄君远庸小传》李盛铎

总之,1912年清帝退位,没了官职的黄远生跑到上海,与蓝公武(近代著名政治人物、翻译家)、张君劢(近代著名政治家、哲学家)共同创办《少年中国周刊》,因立场鲜明、抨击时弊而声名远播,他三人因此被誉为“新中国三少年”。1913年,他复与梁启超合作,主编《庸言》月刊。《庸言》即黄远庸之“庸”。但他是主编,并非主要撰稿人,因黄远生的写作风格是“长于纪实,夹叙夹议,皆有趣味”,他善于写社会事件,《庸言》却是政治理论类的期刊,非其所长。



《庸言》 第一卷·第一号

黄远生后来又担任了《申报》《时报》《东方日报》驻北京特约记者特,并为《东方杂志》《论衡》《国民公报》《亚细亚报》等报刊撰稿,成为了中国新闻通讯的奠基人,也获得了巨大的盛誉,他和刘少少一起,被誉为“民国初两大名记者”、“报界之奇才”。



《申报》1915年9月3日

民国初年,政治局势波诡云谲,报刊的新闻价值愈发得到人们的推崇,报人也更加强调以新闻反映社会现实,但这又会给记者自身带来巨大的风险。1912年2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随后成立北洋政府,定都北京。袁世凯初上任时,还表现出一些民主的姿态,但很快就暴露出其专制、残忍的本性。1912年12月12日在北京出版的《少年中国周刊》上,名记者黄远生发表的《少年中国之自白》中对袁世凯做过这样的评论:“大抵袁总统之为人,并非不可与为善之人,然自其受政以来,则善日少而恶日多者……”。他承认袁自有其长处,但其能力却可能不为善而为恶。12月19日发表的《个人势力与国家权力之别》中黄远生直言:“袁总统者能扶植个人之势力而不能执行国家之权力也。”

1912年3月,国民党理事长宋教仁被暗杀,引起舆论大哗,很多报刊发表文章,声讨袁世凯。1913年7月,江西都督李烈钧在湖口发动“二次革命”。袁世凯借镇压孙中山发起“二次革命”的契机,对异己报人报刊进行全面迫害,黄远生对此评价:“政治家无主张以战胜舆论,则最后之手段,唯有专制。”



《社会心理变迁中之袁总统》1912年11月21日(少年中国)

1915年8月起,袁世凯背叛国民,蓄意称帝,其之爪牙以暴力查封持反对论的报馆,检查邮电,拘捕记者,限制新闻自由,并威逼利诱记者鼓吹帝制。因黄远生声名卓著,袁世凯任命黄担任《亚细亚报》主笔,给出十万大洋的许诺,收买他撰文赞成帝制。黄远生左右摇摆,“不欲为,不敢不为”,最后还是写了一篇似是而非、含糊不清的文章交卷。文章发表后黄又觉得羞愧,再写两封信给章士钊(近代学者和社会活动家,与毛泽东亦师亦友)深表忏悔,以《忏悔录》为题刊于《甲寅》杂志,自述堕落经过和人生感悟,其中有“所作种种政论,至今无一不为忏悔之材料”“此来幸已脱离一切,此后当一意做人,以求忏悔居京数年堕落之罪”等语。



《忏悔录》1915年11月10日(东方杂志)

黄的文章令袁世凯不满,他知道自己或者堕落为喉舌,或者可能身遭不测,遂于1915年9月3日,逃离北京,5日抵达上海,6日发表启示与《亚细亚报》脱离关系,明确表示反对帝制,与袁世凯决裂。为了自身安全,黄远生于10月24日乘日轮离沪,途经日本,抵达美国。1915年12月25日下午6时许,在旧金山唐人街的广州酒楼内,正在饮茶吃饭的黄远生被人从背后近距离连开二枪而殒命,年仅30岁。

杀手是革命党人刘北海,指挥他的是国民党美洲总支部负责人、民国维持会会长林森,刘北海是他的警卫。国民党刺杀黄远生的原因,据认为是因为他对革命党人的批评,并借此栽赃给袁世凯。

指挥杀黄远生的林森是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后任中华民国政府主席。林森之前曾任九江军政府民政长,是辛亥革命九江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历史就是这么奇妙而纠结。

黄远生遗骸由当时中国驻美公使顾维钧运回,1916年2月10日抵达上海,其后转送江西老家,安葬于九江市濂溪区莲花乡。黄远生墓在上世纪90年代曾被盗。2004年,其后代将墓葬黄迁至九江贺家山陵园。

黄远生的孙女黄茵在九江同文中学执教到退休,孙女婿高朝曦曾在同文中学担任校长十三年。

2024年11月8日,九江市举办“庆祝第25个中国记者节暨黄远生纪念馆揭牌”活动,据悉,为纪念黄远生,充分挖掘利用好历史名人文化资源,九江市柴桑区已先后建成黄远生展览馆、故居等,并成立了黄远生研究会。新开设的黄远生纪念馆位于黄远生故居内,分为两个展馆,将常年对外开放。



中国九江网 2024年11月9日

【后记】

在初稿中,笔者曾尝试对黄远生的性格和行为进行分析,探讨他为何得罪各方,最终死于非命。但最终还是将这部分内容删去了。毕竟,纪念馆都已经建立的名人,只能有单一维度的评价。我不惹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