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回顾:禅七禅堂居士规矩篇(一)
一、如午板香、养息香前喝茶,维那师父喊"两边坐",则当时在东单停的,就近坐东单,西单的坐西单,不得挑选位置,不得坐到班首位和执事位,若有足够位置,不得坐到维摩龛两侧。此时挂腿坐(屁股坐一半,两脚前八后二,端身正坐),双手要"冬抄夏搭",冬天抄手,结弥陀印,夏天就把双手搭在腿上。春天秋天随班首师父。
二、若杯子从左边来,就左手接杯,右边来则右手接。接茶水也一样。杯先到而茶未到,应如"龙含珠"双手持杯不动。
三、一律左手喝茶。喝茶时,要么先放下来不动,要么一直放在嘴边喝,不得一会拿起来一会放下去,皆不如法。
四、喝茶要稍快,干净利索,喝茶(喝豆浆等)一律不得发出特别的响声。
五、喝完茶以后,右手拿着杯子,中指在内,食指无名指在外,夹着杯子,把它放到面前的地上,跟别人在地上放的杯同一条线。
一、各人按名字坐好,不得占坐出家师父的位置。
二、包好包腿布,收鞋子(末后香和静中则先收鞋子),不超过子单下边(鞋子收在凳子下边),鞋尖向外。
三、端身正坐(坐如钟,如钟之安稳,不稍动摇),各参自己的话头。可以双盘、单盘、散盘。
四、不得东张西望,不得讲话,不得发出声音,不得掐念珠,不得掏口袋作声,不得做奇怪动作,不得摩拳擦掌,不得时时抓痒作声,不得伸手伸腿,不得弯腰低头,不得前俯后仰,不得嬉笑,不得时不时地包一下包腿布,不得时时换腿子,等等。
五、若轻微咳嗽,应当忍。严重不能忍,应用肘捂住嘴,将声音降到最低,同时也避免传染他人、动人念头。喷嚏、哈欠时都应该将嘴巴捂住。
六、禅堂内一律不得擤鼻涕。鼻子留清鼻涕可以用纸巾轻轻擦去。不得吸鼻子作声。不得唉声叹气。不得放响屁。不得随意清嗓子作大声。
七、大小便须提前去,止静前维那师父会喊"小圊(qīng)赶快"。静中不得去厕所,若万不得已,须安静下单,叠好包腿布,静静地走到维那师父处(若坐西单须绕佛龛后走),跪下,合掌,维那师父打三香板后(闯静犯大规矩,必须挨香板),可以出去。但此支香不得再回来,不得敲门。
八、开静后,若有喝茶等,护七人出去,其他清众不得随意出,若内急出去,须到维那师父处合掌示意再出。出去则须等众人喝完茶才能回。
九、无论冬夏,打坐都要裹上包腿布,禅堂里不开空调、不吹风扇,也不推荐在室外打坐,因为膝盖和后脑容易受风寒。
十、下座穿鞋的时候,鞋子不能离地,即不能拿起鞋子、抬着脚穿。
十一、正式坐香的时候,有的香可以去佛龛前跪香,亦名跪参。要看前面有没有铺棕垫,如果没有铺则不能去。以中轴线为准,先从东单挨个地跪,若位置不够了,须绕佛龛到西边跪。下单跪参,不得与监香师父碰头,即下单时,要么监香师远远未到,或监香师已经走过自己位置至少五六步之外。也可以立参,站在佛龛左边,两脚前八后二站好,两手自然下垂,不得晃动,不得左顾右盼,不得低头。
十二、晚十支香,通常叫做末后香,点头就卓,意思是谁一昏沉(瞌睡),若刚好被监香师父逮着,他就会卓香板,并拖出你的鞋子,让你去前面跪香。此时必须去,若不去会被打三香板。要迅速叠好包腿布,轻轻过去跪参。不得拖拉,走路声音不能大,从东单开始跪,若位满要绕道去西边跪。
十三、若是维那师父打三下西单叫香(敲地上的),第一声应先弯腰拿鞋出来,第二声放腿、穿好鞋,第三声就准备行香了。下子单后包腿布要叠放整齐,帽子围巾不得乱放。
养足精神、息灭妄想,故名养息。养息必须好好睡,否则坐香时瞌睡连连。睡时卧如弓,佛制四大威仪之一,卧时皆右手枕头,左手搭膝,两腿相叠,不得掉举,不得仰睡,仰睡名修罗睡;不得左手枕头、右手搭膝,此名畜生睡;不得覆睡,覆睡名饿鬼睡;不得伸两脚睡,伸腿名死人睡,皆不吉祥卧。吉祥卧者,十方诸佛同卧,历代祖师同卧。
起床后叠被子,要把枕头夹在中间,叫做"龙含珠"。
立规矩的意义与作用
行香时如疾风疯狂而至,坐香时尤如泰山纹风不动,跑香有如千军万马咆哮而来,站板一响尤如铁塔落地嘎然而止一动不动,这就是禅堂的面目和禅者的风貌。我们众生的“心”是上天入地、跑东奔西一刻不停,哪能感悟到禅的奥妙?因此,祖师创建了与外在隔绝的禅堂、建制了严密仪轨,让禅者的一心一念、一举一动都不能离开当下,在森严的规矩下、在无数的香板下,让你的念头才能停住,让你的思惟才能放慢,让你的想法才能空白。在禅堂里可以说是你不能有自己的思惟、也不能有自己主张,一切都归于“无我”的状态中。所以,在禅堂的参话头就是“念佛是谁”,让你彻底认识到无我的境地。如果你稍有想法和念头生起,就会有香板无情砸在你的肩上,让你不敢有丝毫的忘念和自我。在禅堂里可以说,让你放下一切的自尊、自我、自主、自行,一切都要听从“号令”。一般的禅堂最少都有上百号人,所有人都听从“维那”一人的号令,如在军队所有人都要服从军令一样,任何人不能例外,这就是禅堂的规矩!禅堂规矩的目的就是让凡夫众生成佛做祖。这也就是禅堂被称为“选佛场”的原因。
▍版权声明:
○ 本文转自和尚家风,由玉泉寺编校发布,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 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图文 | 玉泉寺数据中心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当阳玉泉寺
© 公众号:dy-yuquanchan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