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米高空修空调是什么体验?近日,长沙小伙赵亮(化名)用第一视角记录下了自己从47楼下降到42楼,在140米高空维修空调外机的全过程,让百万网友直呼“隔着屏幕都腿软”。“高空作业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样危险,只要按规范操作就没有问题。”4月27日,赵亮告诉记者,他从事该行业已有十多年,最高的一次高空作业有240米。


赵亮在140米高空维修空调外机 受访者供图

第一视角记录百米高空作业,网友直呼“不敢看”

身体悬垂于百米高空,脚下是棋盘般的城市建筑,凭着身上的两根绳索,赵亮就能完成空调外机检修、幕墙玻璃更换等各种高空作业。37岁的赵亮在长沙从事高空工作十多年,对他来说,在高空中就和在平地上一样,“没什么怕的”。

“最高的一次是给商用写字楼换幕墙玻璃,大概有240米高。”赵亮告诉记者,他的工作涵盖居民楼、写字楼、风力发电机等场景,“高空作业根据工作难度按次收费,如给商用写字楼换幕墙玻璃需3至4人配合,单次费用就在五六千元左右”。

两年前,赵亮开始将工作视频社交平台上,其中“第一视角看高空作业”系列受到了许多网友的关注,评论区挤满“手心出汗”“隔着屏幕腿软”的留言,有网友感慨,“这是用生命工作的职业”。

“高空作业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样危险。”赵亮解释,高空作业也有行业规范,只要按照规范操作就没有问题。


赵亮正在装空调外机 受访者供图

本人:取得专业认证,操作规范就不危险

“现在用的是国际工业绳索技术,和以前完全不一样。”赵亮坦言,入行之初他对专业绳索培训并不了解,“很多同行都是用单绳作支撑,锚点设置也不专业。”

后来赵亮接触到了国际工业绳索技术协会(IRATA)标准,便进行了专业学习并考取认证。“这套标准在锚点设置、绳索使用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赵亮说,“经常有网友看视频后认为我锚点设置草率,但实际上,我们是根据要求选择的楼顶钢结构、水泥柱等牢固自然锚点,或在墙面安装可拆卸锚点装置。”

在赵亮的装备包里,主绳、备份绳、挂片、锁扣等工具俱全,工业绳索最小承重都能达到22KN(KN是千牛的缩写,是工程和力学领域中常用的单位,用来表示力。1KN等于1000千克的物体在1米每平方秒平方的加速度下所受的重力)。

“现在我们执行的是‘双绳制’——主工作绳承担人体重量,备份绳作为二次保险。哪怕主绳断裂,备份绳也能救命。”赵亮说。

“目前,国内普通的高空工作持应急管理局颁发的高空作业证就行,但海上风电、石油平台等特殊领域更认可IRATA认证。”赵亮告诉记者,凭借这两个认证,他能完成国内多数高空作业。

“干这个最重要的就是胆大心细,危险来自违规操作,按规范施工其实很安全。”赵亮说。

延伸阅读

凉山小伙雪天在特高压线上高空作业:努力挣钱为儿治病

在冰天雪地的高空,高压线被冻成了“冰棍”,他被冻得满脸通红、鼻涕直流,匍匐在高压线上,脚下深不见底……近日,一段“四川凉山小伙在特高压线上高空作业”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关注,不少人觉得既惊险又感动,“致敬每一个努力奋斗的人”。 在视频背后,还有一个感人至深的父爱故事。1月12日,视频中的小伙向日木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段视频拍摄于2024年11月底,当时他在四川甘孜架设特高压线,工友拍下了他在高空工作的视频。“虽然这份工作很辛苦和危险,但一个月能挣1万多元。”他说,家里3岁儿子血小板功能障碍,经常流鼻血要到医院治疗,三年来已花费30余万元。


向日木在高空工作的视频截图

向日木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他现在的想法就是,努力挣钱给儿子治病,希望孩子能够尽快好起来,他只要想到能为孩子多争取一份治疗的机会,每天的工作就充满了力量。“只要我还能坚持,就会为孩子争取每一个可能,因为我是他的父亲,我要用我的肩膀为他撑起一片天。”

讲述:

架设特高压线遇上大雪天气

下方是白茫茫的一片

今年32岁的向日木,是凉山盐源县梅雨镇人。1月12日下午,红星新闻记者联系上向日木时,他和工友冒着严寒,正在广元的山上架设特高压线,“从甘孜来广元一个多月了,每天都在山上干活。”


向日木在高空工作

向日木讲述,这段视频拍摄于2024年11月底,当时他和工友正在四川甘孜康定架设川渝特高压线,遇上了大雪天气,“我们6月份就来甘孜了,11月底开始下雪。当时,这里下了一个星期的雪,为了尽快赶完工期,我们下雪天也在工作。当天,雪下得不算大,主要是结冰严重,空中的高压线都冻成了‘冰棍’,戴着手套都能感觉到那种刺骨的冷。”

据了解,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西起四川甘孜,途经雅安、眉山等8个地、市、区,一路穿越贡嘎雪山、折多山、瓦屋山等崇山峻岭,路径全长600多公里,最高处海拔接近4800米,也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特高压交流工程。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投运后,我国西南电网的主网架电压等级从500千伏提升到1000千伏,每年最大可从川西等地向四川、重庆负荷中心输送清洁电能350亿千瓦时,相当于近1000万户家庭一年的生活用电量。


向日木站在高压线上

向日木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视频中看到的这一段,是特高压线翻过甘孜折多山的路上,海拔大约有3800米。“下雪天,站在高压线上看到的是白茫茫的一片,根本看不到下方有多高。其实,高压线离地面大约有八九十米高,铁塔的塔脚下面还有上百米高的悬崖。因为下雪天容易打滑,所以我把安全绳拴在腰上,趴在高压线上倒退着前行……”

工作:

从事高压线路架设工作11年

每月能挣上万元但很危险

高压线路架设工人,被誉为城市光源的“守护者”。“第一次爬上铁塔,还有一些害怕。但是,现在已经不怕了,就像在高空‘走钢丝’一样。”向日木介绍,目前,他已经从事高压线路架设工作11年,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向日木之前架设高压线的场景

高压线架设往往在高山峡谷,经常会遇到冰雪等极端天气,工作环境比较恶劣,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从事这份工作。“在全国架设的高压线路中,有不少是凉山人完成的,我们的特点就是吃苦耐劳,哪怕是再艰苦的环境也能适应。”向日木和工友表示,与其他的工作相比,架设高压线的工资比较高,“每个月能挣上万元,但这个工作非常危险,可以说是用命换来的。”

在高压线的架设工程中,他们往往选择直接栖身于山上,以便能够更便捷地投身于每日紧张而艰巨的工作之中。向日木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在甘孜康定架设川渝特高压线时,他和工友几个月都住在山上,“除了采购生活物资,我们几乎不下山,因为下山实在太远了,下山一趟要2个小时,上山一趟要3个小时,来回就是五六个小时。”

“恶劣的环境和天气不算啥,主要是容易受伤。”从事高压线架设十余年,向日木曾多次遇到危险。“有一次,在陕西架设高压线时,我受伤缝了四五针;还有一次,在高压线上踩滑了,还好系了安全绳,才没有掉下去;在野外工作,到处是悬崖峭壁,稍有不慎可能跌下去,摔伤风险也比较高。”

背后:

3岁小儿子查出血小板功能障碍

三年已花费30余万元

向日木与妻子育有两个孩子。然而,他因长年累月地在外工作,错失了孩子们成长的点滴。“大儿子5岁,小儿子才3岁,他们平时过生日,我都没有回家。”每当说起两个孩子,向日木的心中充满了愧疚,“家里有事或过年才回去,每年就回去两三次,主要为了节约路费。”


向日木3岁的小儿子被查出血小板功能障碍,经常流鼻血到医院治疗

平时,妻子在老家照顾孩子,向日木就在外面拼命挣钱。“小儿子生病了,每年都要用不少钱。”向日木介绍,小儿子出生后几个月,查出了血小板功能障碍,一年要流鼻血二三十次,经常都要去医院治疗,三年来已花费30余万元,“虽然这份工作辛苦,但是一年能挣10多万元,勉强能支撑起孩子的治疗费用。”

“我文化不高,只能靠干苦力来维持家庭。”向日木说,他每天六点起来工作,晚上七点才下班。“工作地点在山里,手机信号难以覆盖,无法用手机刷视频,吃了晚饭之后只能睡觉。”向日木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他并不知道有很多人在关注他工作的视频,“我很少上网刷视频,主要是每天很忙,也很累。”

向日木说,他现在的想法就是,努力挣钱给儿子治病,希望孩子能够尽快好起来。即使工作再苦再累,他只要想到能为孩子多争取一份治疗的机会,每天的工作就充满了力量。“架高压线是体力活,也不清楚身体还能干多久,只要我还能坚持,就会为孩子争取每一个可能,因为我是他的父亲,我要用我的肩膀为他撑起一片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