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如登泰山。修身如同从岱宗坊开始慢坡缓上;过了一天门,乃为修心心正身心整合,台阶多于坡路,爬至中天门,陡上心路之艰,但还有慢坡间歇,一坡一阶,让你气喘吁吁,感到上山之难;到升仙坊,仰首南天门,高入云端,硕大无比的南天门,眼下只有巴掌之大。一阶摞一阶,脚趾抠阶,脚根悬空,不用气喘吁吁了,而是上气不接下气。上进难,后退也不舍,三步一站,十步一歇,手扶边墙,全靠心念支撑,坚信我胜,舍我岂谁?



当跨过南天门门洞,走上天街,才心空如也。我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可已晚了,成百上千的先人圣祖都早已成仙了,我们还有何疑虑而裹足不前呢?仙人、前人脚印都收录中华文明之圣贤经典内,我们不问收获,只是沿“梯”直上吧!一一题记



修心是在修身的基础上 ,身心同修。修心即心性提升,重在念头上难修。相比而言,行为较容易把控。由思想观念指挥,从善而行,寻机而上或见机而为;然则人的念头随时随地层出不穷接踵而至,一眨巴眼就有新的念头出现了。而念头有性质差别:恶念与善念。念头随境遇而生,一般说来,恶念易出,随机而有,而善念则是主动地用心去求的,习惯成自然。



修心修善念,重在修恶念,那恶念是怎样产生的?



善性是根本。善根是培育出来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也就是善的根性与生俱来,只是在成长过程中,求生本能有向私性,本性所求:我要吃,我要喝,我要……满是本身生命需求,此所正当要求,这不叫恶。如在成长中受文化影响,产生贪欲,特别是强夺别人的物欲,此念就为恶。所以说,家庭的第一文化(母亲文化、乳母文化、与孩提亲密关系的文化,会是孩子的根文化,欲望是恶之始,家庭教育是应特别注重的幼教文化。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所以说,善根是须培养的。



恶念源于怨。心理学“一元思维”、“非评价原则”,是有科学考证的,一幅太极图,有阴鱼和阳鱼搭配一起,很有教育启示:若你专注盯着阴鱼的白眼球,渐渐阴鱼就变成阳鱼了,反之,阳鱼就变成阴鱼了。所以说“道人善,即是善”,扬人恶,祸且作,因此看人只看优点不讲缺点;人都有是非标准,一般人,顺我则喜,逆我则怨。岂不知是非标准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对错,用自己的标准衡量他人,本身就不科学。退一步说,大是大非上,量子纠缠也警示人们抱怨他人就是“双伤”;正确的善行,就应该“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总之,止恶扬善,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可见,抱怨是恶念源头之一。



抱怨身心伤。抱怨,会引发一系情绪反应:怨气→生气→怒气→火气,这种不满情绪烈度逐级递升,上升为愤怒,转化为悲伤、恐惧、厌恶等不良情感。从不满情绪到不良情感,反复无常到长期积蓄,会引发精神方面疾病、心血管疾病、肝胆疾病、消化道疾病……还有更严重的:内向型气质与性格,“暗急”而多窝在心里,郁积发酵,伤害内脏致命,这太可怕了!总之,一种很轻易的、很经常的、很不经意的心理现象,就导致很可悲的后果。



心性义如天。优秀传统文化意义大如天。



晨读书,决心大,立志恒;日日学,读百遍,恶念清;真善美,潜入心,心性净;天天做,常检视,重知行;去虚伪,忌假空,夜反省;常交流,多分享,互促进。



书读透,观点明,悟道真;与现实,多对照,问题清;立目标,有动力,效果丰;学愚公,山能移,志坚韧;终身炼,性能改,做真人。



五福临门: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人人都有五福命,关键是能否“好德”。好德立身,真善美立心,日日时时“现场感”,日行三善,坚持数年,淘尽心里垃圾,无怨无悔,何尝不幸福善终?(王瑞喜2025年4月28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