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和太原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传来重磅消息:山西大学量子科技大楼建设项目的A座、C座工程施工资格预审公告正式公示,项目总投资达36104.18万元,标志着山西大学在量子科技领域的发展迈出了关键一步。



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山西大学一直走在学术前沿,其东山校区更是承载着学校未来发展的希望。此次量子科技大楼选址于东山校区北部,建成后将成为量子科研的核心阵地。

据悉,量子科技大楼A座工程总建筑面积28400平方米,地上5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23.95米。大楼内部规划了报告厅、普通实验室、千级实验室等,满足多元化科研需求,总投资额约18599.80万元。C座工程建筑面积为20300平方米,地上3层、地下1层,高23.90米,主要功能包括实验教室、科研用房等,总投资额约17504.38万元。两座大楼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使用年限50年,确保了建筑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此次建设资金来源广泛,涵盖申请中央预算投资、政府债券以及学校自筹资金等,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整个招标项目分为A座、C座两个标段,招标内容为施工图纸范围内的全部工程,力求打造高质量科研建筑。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24年,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就已批准该项目,同意新建量子科技大楼A座、B座、C座,总建筑面积83120平方米,并购置57台(套)科研仪器设备,用于量子芯片研制、量子网络构建及量子频标等前沿研究。目前,B座工程已经确定由山西八建集团有限公司中标,中标价245437055.39元 ,合同也已于2025年3月11日签订。



山西大学在量子科技领域底蕴深厚,其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多年来成果丰硕。彭堃墀院士团队的“全固化单模单频绿光激光器”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张靖教授团队的“基于超冷费米气体的量子调控”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就在不久前,北京大学与山西大学联合团队成功在集成光量子芯片上制备出全球首个“连续变量量子纠缠簇态”,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引发全球关注。

此次量子科技大楼的建设,不仅是山西大学提升科研实力的关键举措,也将推动山西省在量子科技领域的发展,助力我国在全球量子科研竞争中抢占先机,向着更高的科学高峰攀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