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实验室,自1984年建立以来,在促进我国科技进步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国际经济工作会议多次强调“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河南省的首个河南高校牵头组件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在2023年花落河南师范大学第一所“全重”给了一所“双非”,这背后的逻辑值得人深思。



河南省拥有不少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但由河南高校牵头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在2023年之前还是空白。所以河南师范大学抗病毒性传染病创新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的成立,成功实现了河南高校牵头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

要知道,“双非”高校能参与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不仅意味着学校现有的科学研究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也预示着学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成果上将拥有更大的发展潜能,也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河南师范大学作为“双非”高校,怎么会如此厉害一举拿下全省首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呢?事实上,追根溯源,河南师范大学与如今的“双一流”高校河南大学在多年以前可是有着紧密联系

两校的前身均可追溯至1923年成立的中州大学。1953年8月,原河南大学与平原师范学院重组为河南师范学院,分为一院、二院两个分院,文、理两地办学。

一院在开封,由原河南大学的文科与平原师范学院的文科合并而成,也就是如今的河南大学;二院在新乡,由原河南大学的理科与平原师范学院的理科合并而成,1985年正式更名为河南师范大学



从历史溯源来看,河南师范大学的理科从办学之初就极具优势。从科睿唯安3月最新公布的ESI各高校上榜学科名单上我们可以看到,河师大的化学、物理学、数学等7个学科进入全球学科排名前1%

化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物理学等3个学科持续进入本领域自然指数内地高校百强学科榜单。多个榜单相互佐证,也能看出理科实力确实强悍



河南师范大学全国重点实验室的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常俊标,长期从事有机合成及药物化学研究,发明的国家 1.1 类创新药物—阿兹夫定获批上市,用于治疗艾滋病和新冠肺炎适应症,已纳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 。而阿兹夫定曾在2022年不到半年时间一举拿下超过10亿元的销售额。常俊表院士也成为全国科技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从化学学科的全球排名,到河南省首个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还有重大的科研成果转化……河南师范大学能获得全省首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可谓实至名归,有如此实力,河南省下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已然十分明朗,相信聪明如你也知道哪所潜力最大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