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6

世界知识产权日

在第二十五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到来之际,西宁中院与青海民族大学联合举办知识产权保护进校园模拟法庭活动。此次活动通过真实案例模拟庭审、专家点评交流等创新形式,搭建起司法实践与法学教育的双向互动平台,进一步深化院校对接,将鲜活的司法案例带入高校课堂,在青年学子心中播撒知识产权保护的法治种子。


世界知识产权日

创新院校合作机制

打造法治教育新范式

活动依托西宁两级法院与青海民大法学院法治人才教育培养实训共建计划,落实“法院+高校”协同育人机制,由西宁中院知产庭提供已审结的两家西宁本地企业之间的侵害外观设计专利权纠纷的脱敏卷宗,涵盖起诉状及主要证据。校方组建由14名法学专业学生组成的模拟法庭团队及90余名旁听学生,法院特别选派2名法官助理先行进校指导,通过“案例解读+庭审预演”双轨培训模式,帮助参与学生精准把握外观设计专利侵权认定中的“整体观察、综合判断”原则。


沉浸式普法入脑入心

构建知产保护新格局

模拟法庭按照真实庭审程序完整呈现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法庭宣判等环节,审判组织成员、各方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均由青海民大学生演绎,围绕“设计特征比对”“瓶身是否属于功能性设计”等争议焦点展开激烈交锋。被告申请专家辅助人出庭作证,从专业角度对涉案产品进行立体比对,直观展示专利侵权判定标准,这种“法律+技术”的复合展示方式赢得一致认可。

在专家点评环节,青海民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刚教授以青海知识产权学院成立背景出发,从“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维度进行延伸解读院校联合培养人才的未来发展方向。西宁中院知产庭庭长张磊对参与模拟法庭同学的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指出:“外观设计专利保护既要维护创新‘颜值’,更要守护智慧‘价值’。同学们今天的表现证明,青年一代完全能够成为知识产权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秩序的建设者”。


深化协同育人内涵

培育知产保护新力量

西宁中院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多措并举、厚植创新沃土,不断提升司法服务保障知识产权的力度。此次中院知产庭首次走进民大校园,是院校联动宣传保护知识产权的起点,本次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庭审实践结合,帮助青年学子对司法实务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高校是创新体系的前沿阵地,也是知识产权工作的主力军,“知识产权庭审进校园”强化了“全链条”人才培养支撑,助力知识产权教育研究基地建设。西宁中院将继续推动与高校的深度合作,共同培养具备实战能力的新时代法律人才,推进法学教育与司法实践协同发展。

来源:知产庭 李丽

编辑:苗 艳

审核:冯 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