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要求“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推进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的具体举措。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展开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通过盘活存量知识产权资源、扩大增量产出,同时完善制度设计、简化转化流程,并加强多方联动协作,有效疏通了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堵点。经过不懈探索,学院师生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大幅提升,从“不想转”转变为“我要转”,成果转化实现“0”到“1”的历史性突破,多项技术成功应用于实际生产,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图1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知识产权数字图谱
聚焦“痛点”精准施策 针对“堵点”系统破题
1.签约机构,专款专用,提供专业的成果转化服务
一是通过招标采购,签约2家专门的知识产权服务代理机构。为更好地服务师生知识产权申报、管理及成果转化,学院通过比较省内专业的知识产权代理服务机构,采取公开招标形式,优选中标的2家知识产权代理服务机构签约并服务2~3年。截至目前,为学院服务过的签约机构有近10家。此举旨在为全校师生在知识产权申请、管理及成果转化方面提供“三全”服务,即“全方位咨询、全面指导与全程跟踪”,并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交流沟通平台,在政策咨询、技术评估、法律服务等提供“一对一”的一站式服务。二是专款专用,解决师生经费之忧。一直以来,学院积极鼓励师生申报知识产权,划拨专项资金,保证申请、专利维持、成果转化等费用的支出,为师生解决了有关经费问题。近3年,随着申请及授权数量逐年增加,学院拨付了近100万元以支持知识产权申请、转化等工作,保证专款专用。
2.盘活存量,扩大增量,保障知识产权的量与质
一是盘活存量,唤醒“沉睡”的专利。从2021年年末开始,为盘活学院有效知识产权400余件,通过与签约知识产权服务代理机构协商进行成果推广,在各类平台开放专利许可,以及积极向有需求的合作企业和校友创办企业进行推广,将有效的“沉睡”专利推向市场,促成转化。二是扩大增量,产出高质量的专利成果。首先,优化学生毕业设计框架,有效融入知识产权申请的要素,鼓励指导教师将毕业班学生的毕业设计与知识产权申请要求进行融合,毕业生完成毕业设计作品的同时实现二次开发,完成知识产权的申报。其次,加大科研投入,积极鼓励教师开展原创性、前瞻性项目研究,从已立项的各级各类科技项目、科研平台(团队)、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产业学院、市域产教联合体与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的项目中挖掘高价值专利成果。再次,赛事成果挖潜。在师生参加的职业技能大赛、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以及成果转化路演大赛等各级各类赛项的获奖项目中进行挖潜,培育并扶持高价值科研成果,促成转化。
3.完善制度,简化流程,激发知识产权转化活力
一是修订完善相关制度,使成果转化有章可循。近5年,学院2次修订并完善了《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成果及知识产权管理细则》《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管理办法》与《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绩效考核与分配办法(修订版)》等5项制度。制度内容明确了成果转化的有关条款,细化了成果转化的收益分配,同时与绩效奖励、岗位聘任以及职称评审等挂钩,系列制度从申请、管理、服务等方面为师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了根本制度遵循,有效地激发了师生的积极性。二是简化申请有关流程,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设计并优化知识产权申请与转化的审批流程,实现了线上全过程办理,让师生“最多跑一次”,保证申请与审批的效率和透明度,减少了不必要的行政干预,解决了师生“不想转,不敢转”的后顾之忧。
4.多方联动,疏通堵点,保障成果转化顺利进行
一是多方联动,梳理成果转化“痛点”与“堵点”。学院积极组织财务部、资产设备管理部、科技与校企合作部、合作企业、签约的知识产权服务代理机构以及师生等,构建起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沟通协作网络。通过定期推送资源、召开培训会议以及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等方式,各方共同梳理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遇到的资金、资产、技术评估、市场对接等“痛点”与“堵点”,为后续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奠定基础。二是多措并举,破解转化难题。针对梳理出的“痛点”与“堵点”,学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一方面,通过校企共建研发平台、联合申报项目、开展技术攻关等方式,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另一方面,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拓宽转化资金来源,为成果转化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同时,针对转化过程中的难点问题,组织校内外专家团队进行专题指导,此后,学院会根据专家团队提出的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进行改进,以确保成果转化工作顺利推进。
师生科研热情VS科研成果转化“双提升”
激发师生积极性,从“不想转”到“我要转”
不断完善的成果转化保障体系有效地激发了师生专利申请与成果转化的热情,使他们从一开始的“不想转”逐渐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我要转”。
据统计,近五年来学院师生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专利申请量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从年均100件提升至130件,增长率达30%。同时数据显示,师生共同申请达到年均1000余人次,且这一数据还在逐年攀升,这也直观反映出了师生科研热情与成果产出的“双提升”。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学院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年均稳定在12件,彰显了学院科研创新的质量与水准在逐步提升。
成果转化率提升,实现“0”到“1”的历史性突破
图2 科研成果转化成效
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学院科技成果转化率显著提升。2022年以前学院的成果转化率为0,自有关激励机制改革以来,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从“0”到“1”的历史性突破。截至目前,共实现成果转化34件,实现转化金额115.91万元,年均转化金额50多万元。其中,“一种海洋传感器节点的定位方法、装置和设备”等4项发明专利单件转化金额超过10万元。“一种智能车载空气质量管控方法、装置及系统”等多项技术成果已成功应用于交通建设、智能制造等领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学院的科研实力和社会影响力,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文为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投稿,特此致谢! 征稿启事: 麦可思研究特别开放审核评估后整改思路、教学评价、新“双高”建设、研究生培养、学科专业建设等主题的高校案例征集活动。诚邀各位老师添加微信号18602824882提供访谈线索或自荐,分享学校的宝贵工作经验和优秀案例。
声明:麦可思研究原创内容全面开放非盈利目的的转载授权,转载请留言或添加编辑微信获得长期白名单授权(电话或微信搜索18602824882)。转载要求——
1.文首注明“转载于麦可思研究”。
2.转载请在文章发布的24小时后进行。
关注“麦研文选”,获取更多数据——
☞回复“月收入”,可获取2023届本科、高职月收入TOP30专业名单。
☞回复“本科就业满意度”或“高职就业满意度”,分别获取2023届本科或高职就业满意度较高专业TOP30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