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通讯员李文振 周晶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梅从政)“这次实地考察主要聚焦洛阳、菏泽等黄河中下游游荡型滩涂系统的生态屏障保护。”近日,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韩士杰教授团队赴黄河水利委员会西霞院水文站、高村水文站,与河南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科研人员开展联合科考,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下黄河中下游嫩滩系统生态屏障作用机制研究”,积累了又一批第一手资料。
“我们在实地考察中就河嫩滩植被与土壤特征、有效取样策略、加强与水文站的合作等进行了深入探讨。”韩士杰教授团队介绍,黄河河嫩滩由游荡型河段泥沙冲淤和落淤堆积造床而成,集中分布在黄河中下游河段,具有过滤农业农药和氮排放、降低重金属污染、净化水质等多重生态服务功能,发挥着华北平原生态屏障带的作用。
韩士杰教授是曲阜师范大学着眼强化服务黄河战略人才支撑而专门引进的高层次国家级人才,长期致力于全球变化科学和森林界面生态系统研究及野外监测网络站技术研究工作,他主持的上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旨在围绕嫩滩系统生态水文效应这一主线,建立集气候变化、人类活动、水沙动力、植被演替为一体的多尺度模型,提出滩涂生态屏障功能提升优化方案,为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这一科研项目是曲阜师范大学主动融入和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成果。
近年来,曲阜师范大学专门出台了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方案,以顶层设计引领有组织科研,建好用好服务黄河战略学科集群,聚力开展动物生态与保育、植物生态与种质资源利用、生态修复与治理、湿地生态与保护等课题研究,打造了以张洪海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黄河流域湿地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育协同创新中心”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智库中心”等科研平台,培育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山东省科学技术奖等标志性成果,与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等深化合作共建,探索了强化协同创新、服务“国之大者”的生动实践。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