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4月24日,广州市海珠区知识产权成果转移转化联盟成立,旨在建立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全链条服务机制,打通高校科研“最初一公里”与产业落地“最后一公里”。当天,现场签约成果转化合作总金额超2000万元。


广州海珠知识产权成果转移转化联盟成立。主办方供图

在广州市海珠区知识产权成果转移转化联盟知识产权周专场对接会上,与会者围绕“AI助力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从科研创新到产业新质生产力的跃迁”展开探讨。主办方通过搭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交流与合作平台,整合多方资源、促进信息共享,推动更多优质知识产权成果落地生根,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主办方颁发省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证书。主办方供图

该联盟成立后,将深化“政产学研金服”协同创新体系,构建“政府战略引导+高校智力供给+企业应用承接+专业机构服务”的四维联动机制,搭建集专利评估、专利导航、需求匹配于一体的智慧平台,建立常态化技术需求对接机制,动态更新重点产业领域技术攻关榜单,力争3年内推动100项具有市场潜力的核心专利技术完成商业化应用。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现场,8大高校院所的科研团队聚焦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多元场景,集中展示了其前沿成果,吸引逾50家企业参与对接,部分项目已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如中山大学教授王凯团队发布的“面向人机交互和机器人具身智能应用的触觉传感器”,以柔性电子材料为核心,突破机器人感知能力的技术瓶颈。广东药科大学副教授祝宝福提出“纳米植物提取物在化妆品中的应用”,为传统化妆品行业注入“绿色科技”新活力。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教授陈循军针对某芯片封装难题,提出高精度固晶解决方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吴燕燕展示的水产品高值化加工技术,助力海洋经济提质增效。


项目签约仪式现场。主办方供图

当天,来自中山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和广东省科学院生物与医学工程研究所的4个项目共20件专利达成转化合作意向,现场签约金额超2000万元。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