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4月18日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今年4月至12月,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在全国集中开展食用植物油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工作,进一步规范食用植物油生产经营行为,切实保障食用植物油质量安全。
(4月19日《新华每日电讯》4版)
食用植物油作为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然而,近年来食用植物油市场乱象丛生,掺杂掺假、以次充好、虚假标注等问题屡禁不止,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此,市场监管总局于今年4月至1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食用植物油突出问题排查整治行动,旨在通过“大行动”维护“大安全”,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此次排查整治工作重点聚焦四个方面。首先,针对食用植物油掺杂掺假、以次充好的问题,监管部门将严厉打击低价食用植物油冒充高价食用植物油销售,以及将过期食用植物油精炼后冒充新油等违法违规行为。这些行为不仅欺骗了消费者,更可能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通过严格的排查和整治,确保市场上销售的每一滴食用植物油都符合质量标准。
其次,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问题是此次排查的另一重点。在食用植物油生产加工过程中,添加香精香料、色素等违法违规行为,严重破坏了食用植物油的天然品质,甚至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监管部门将加大对食品添加剂使用的监管力度,确保食用植物油的纯净和安全。
虚假标注问题也是此次排查整治的重点之一。食用植物调和油未标注或虚假标注成分比例,转基因食用植物油未按规定显著标示,将食用植物油浸出工艺虚假标注为压榨工艺等行为,不仅误导了消费者,还破坏了市场秩序。通过严格的排查和整治,确保消费者能够获得真实、准确的产品信息,做出明智的消费选择。
最后,交付装卸运输不规范问题同样不容忽视。散装食用植物油生产经营者未履行交付装卸运输管理责任义务,可能导致食用植物油在流通过程中受到污染,进而影响产品质量和安全。监管部门将加强对食用植物油交付装卸运输环节的监管,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规范,保障食用植物油的质量安全。
此次食用植物油突出问题排查整治行动,不仅是对市场乱象的有力整治,更是对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一次重要完善。通过“滴油不漏”的细致排查,确保市场上每一瓶食用植物油都符合质量安全标准,让伪劣植物油“没有油水”可图,真正实现让食用植物油没有机会“油腔滑调”。
食品安全无小事,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最大的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