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百度热搜和微博热搜,占据榜首的是“顾客买鱼要求不宰杀遭商贩扔秤砣”。

近日,武汉某生鲜市场的一条鱼成了全网焦点。起因是有博主发布视频反映,顾客想买条活鱼不宰杀,商贩直接扔秤砣砸人,这操作比鱼还“鲜活”。事件一曝光,网友直接炸锅:有人搬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人吐槽水产行业潜规则,更多人直呼“买条鱼还要拼命”?这桩买卖纠纷,愣是演成了武侠片。



近日 有博主发布视频反映在武汉市汉阳区邓甲生鲜市场一商贩处买鱼时“要求要一只不宰杀的鱼遭拒商贩称“不宰是闹事”“武汉市哪有买鱼不宰的”

在视频中,武汉汉阳区某生鲜市场内,一位顾客想买条活鱼带回家自己处理。不仅遭拒,没想到商贩一句“不宰是闹事”。

商家:“我给你换一条 不杀要早说!”随即威胁博主:“你活得不耐烦了吧!”,并朝顾客扔秤砣,博主表示被砸到脚。

视频里,秤砣扔向顾客,砸到顾客脚踝处。

博主表示,与商家发生言语争执过程中,商家还试图抢夺手机。



警方到场后,商贩竟试图逃跑抵赖。目前,执法部门已经立案调查,而涉事商贩已被警方带走。

在事件下方网友们开启了一次关于“这暴脾气背后,藏着水产行业的“阿喀琉斯之踵”的热议。





网友爆料,鱼贩常用“六两秤”——标称1斤的鱼,实际只有6两。宰杀后水分流失、内脏去除,重量缩水成了“合理”借口。顾客坚持不宰杀,等于掀了商贩的“遮羞布”,难怪对方急眼。



网友们想起之前大连海鲜市场的"鬼秤"。网红博主"B太"团队在大连海鲜市场遭遇连环套路:买鸡遇"七两秤",买蟹遇"瞬间增重术",甚至商家看到执法人员就重启电子秤。最后被大连市执法部门雷霆出击,通报四起破坏计量器具案,但那句"持续严厉打击"的承诺背后,是无数游客被宰的无奈。

更扎心的是,这些"鬼秤"往往披着"市斤"的外衣。就像执法部门的公告说的,改装的市斤秤更容易藏作弊程序,成了投机者的"摇钱树"。这时候再看那些为市斤秤辩护的声音,是不是像极了《皇帝的新衣》里的群臣?

鱼市里的法治课

这起事件,像把锋利的解剖刀,剖开了市场乱象的二重病灶。

第一种是“计量欺诈”。鱼贩用“八两秤”是公开的秘密,但宰杀后死无对证,执法部门也头疼。第二重是“暴力维权”。商贩一急就抄秤砣,法治意识淡到负数。

但这场风波也带来转机。执法部门立案调查,警方带走商贩,网友热议推动行业整改。就像有网友说的:“这次不杀鱼,杀的是市场乱象!”

回归“人间烟火气”

买鱼本是小事,但折射的是大民生。消费者要的是明明白白消费,商家要的是堂堂正正赚钱,执法监管要的是干干净净的市场。与其让鱼市充满戾气,不如各方都退一步:商家把秤摆平,顾客把话说明,监管把法执严。

毕竟,鱼市该有的味道是鲜鱼的腥味,不是秤砣的铁锈味。当买卖双方不再为“宰不宰杀”较劲,而是为“这条鱼肥不肥”砍价时,这才是最有烟火气的市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