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杏福说”科普视频

为了弘扬中医药文化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药的奥秘

杨浦区中医医院携手

杨浦区融媒体中心

推出中医文化系列科普视频

“中医杏福说”

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日时节我们该怎么吃呢?

本期视频

教大家食在春天,唤醒生机

《黄帝内经》有云: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春季五脏属肝,肝气升发,宜疏不宜郁。故饮食当少酸增甘,以养脾气,护肝气。


1、立春·韭菜之味

南齐周曾言:“春初早韭,秋末晚菘。”这里的“韭”便是指韭菜。初春时节的韭菜,最是鲜嫩。它直接抑制或杀灭致病菌,帮助抵御春寒,远离病邪。


菜谱:【韭菜炒鸡蛋】

新鲜韭菜100克,鸡蛋2个,将韭菜洗净切碎,鸡蛋去壳搅匀,加油、盐炒熟,佐膳服食。


2、惊蛰·温阳驱寒

惊蛰时节,天气转暖,但余寒未消。一碗淡豉葱白煲豆腐,豆豉醇厚,葱白辛香,既能发散风寒,又能温暖脾胃。适用于外感风寒,伤风鼻塞,咽痒咳嗽等各类症状。


菜谱:【淡豉葱白煲豆腐】

淡豆豉12克,葱白15克,豆腐2~4块。豆腐加水1.5碗,略煮,入豆豉,煎取大半,再入葱白,滚开即出锅。乘热服(豆豉可不吃)。


3、雨水·甘味养脾

雨水节气,在饮食方面应注意补脾,多吃甘味食物。常见的甘味中药,有人参、甘草、党参、黄芪、当归等。我们可以用党参、黄芪炖乳鸽,益气健脾,升阳益胃。一碗汤,暖身亦暖心。


菜谱:【参芪乳鸽肉】

乳鸽500克以上一只,党参10克,黄芪20克。乳鸽去毛及内脏,将党参、黄芪放入棉布袋中,扎好后置入鸽腹缝合加盐、姜、酒、葱及适量的水,清炖至熟烂为度。食前去药渣及布袋即可。


4、春分·平衡之道

春分,是一年中昼夜均等、寒温各半的时期。所谓“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此时,饮食宜平和,忌大寒大热,忌过于肥腻。一碗笋丝枸杞头,清肝胃热,消痰利水,解除油腻。


菜谱:【笋丝枸杞头】

枸杞头250克,竹笋50克,调料适量。枸杞头洗净切段;竹笋切丝。菜油烧热,放入笋丝煸炒透,下枸杞头翻炒至溢出水,加精盐、白糖煮沸,调入味精,淋上麻油。佐餐食。


5、清明·清补养肝

清明时节,肝气疏泄旺盛,易出现肝阳上亢、湿气困脾。适宜吃一些稀、软、易消化的清补之品,比如荠菜炒山药。山药健脾,荠菜清肝,清淡爽口。


菜谱:【荠菜炒山药】

荠菜150克、山药200克、枸杞10克。荠菜洗净,焯水30秒后捞出过凉,挤干水分切段;山药去皮切薄片,浸泡淡盐水中防止氧化;热锅加橄榄油,加入山药片翻炒至断生,放入荠菜段和枸杞,翻炒均匀,加盐调味,炒匀即可出锅。


6、谷雨·祛湿利水

谷雨,春季最后一个节气,雨水增多,湿热交蒸。此时,应祛湿利水,兼补血养肝。一碗赤豆薏米鲫鱼汤,健脾祛湿,通利三焦。


菜谱:【赤豆薏米鲫鱼汤】

赤小豆30克(炒),薏米20克(炒),鲫鱼1条。赤小豆、薏米提前浸泡2小时;鲫鱼煎至两面金黄;所有材料加2000ml水炖煮1小时,加姜片、黄酒去腥;去浮沫后加盐调味,饮汤食肉。

一年之鲜在于春

让我们顺应天时,调和五味

唤醒生机

文字 |葛晓玲

视频 |王子亮姜玥秀 孙培杰

编辑 |奚宇轩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