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福州军区被撤,司令员江拥辉远赴北京开会,却发现自己并无新任命。回到福建后,面对各部队的邀请,他回绝道:我不能去干扰你们工作,给你们添麻烦!
5月,主持军队工作的邓小平一声令下,拉开了著名的“百万大裁军”的序幕。曾经威震东南半壁,为祖国安宁做出巨大贡献的福建军区,也在裁撤之列。
时任司令员江拥辉心中自然不好受,上级给出的方案是福建军区并入南京军区,这意味着所有权力即将移交。
福建军区成立于1956年7月1日,叶飞、韩先楚、杨成武等赫赫有名的将军先后担任过司令员,1983年10月,江拥辉接任,他为能够在福建军区历史写上自己的名字深深自豪。
面对命令,江拥辉很快调整了自己的情绪,作为老革命,他深知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在福建军区领导班子成员会议上,他明确表示“带头坚决执行上级决策部署”,同时要求其他领导同志“不谈条件,不讲价钱,不折不扣完成好各项交接任务”。
班子成员工作做通了,不过其他同志的工作可没有这么好做。毕竟部队被裁撤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人员去向、职务任命,乃至工作地点的变动、已婚同志老婆孩子的安顿等等,都是非常令人头痛的事情。
果然,有不少同志先后来找司令员江拥辉“谈心”,有的甚至一把鼻涕一把泪,于私述说着自己及家庭难言的苦衷,于公为下面出过力、流过汗甚至流过血的兄弟姐妹们感到不值,恳求多向上面争取争取,即使保留独立建制的部分单位也好。
对于大家的难处,江拥辉表示理解和同情,他动用了各种办法,竭尽所能地排忧解难。但对于让他“向上面争取”的建议,江拥辉一概坚定地拒绝了。
“大裁军是全国全军的大事情,你去争取,我去争取,上面怎么办?制定的政策怎么能够执行的下去呢?”江拥辉掷地有声地说道。
与此同时,江拥辉利用集体谈心、大会教育等方式,逐渐统一了官兵的思想,抱怨声渐渐少了。
官兵们一方面对武器装备及给养物资等分类造册,做好正式交接的各项准备工作,另一方面加紧练兵备战,一刻也没有停歇,力争做到无论去留,无论隶属于哪里,都能够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只要有需求,立即能够形成战斗力。
没过多久,上级一纸任命书下来,江拥辉被任命为南京、福建两大军区合并协调组的组长。
对于任何人来说,这项工作的难度不亚于上阵杀敌。上级也是考虑到江拥辉1933年就参加革命,参加了长征、抗日、解放战争等阶段不少大仗恶仗,还曾经在抗美援朝后期当过三十八军的军长,在大授衔中被授予少将军衔。
面对这份重托和信任,江拥辉不辱使命,雷厉风行同时又稳妥细致地做好各项工作。
正式交接的日子一天天临近,南京、福建两大军区的主要领导被召集去北京开会,会上宣布了新的任命。令江拥辉略感遗憾和尴尬的是,他的名字并不在新任职名单中。
对于一个老革命来说,再清楚不过这意味着什么。江拥辉知道自己的军旅生涯即将结束,也许上级是考虑到他年事已高,人生七十古来稀,交接完毕就该离休了,也许是有其他什么考虑。
总之,那不是自己操心的事情,目前的当务之急,是把各项交接工作做得稳妥扎实,确保顺利过渡、平稳开局。回到福建后,不少当地部队邀请德高望重的江拥辉前去“主持大局”,都被他谢绝了。
江拥辉一心扑在交接准备工作上,从整体方案的制定,到重点的具体人具体事,从协调军地各方,到与南京军区方面的联系对接,他都亲历亲为,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尽可能地灵活一些,用最大的努力,多为官兵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人心都是肉长的,江拥辉的一举一动,让官兵们非常感动,他们从最初的不理解,甚至埋怨,变成了坚定拥护与大力支持,工作推动得非常顺利。
1985年8月30日,江拥辉在办公室里拨通了军用电话,对方是南京军区司令向守志。
“向司令员,我正式向您移交,福建军区的一切指挥权,从此归属于南京军区!”江拥辉一字一顿地说道。看似平静的话语,不知道经历了多少辛酸,经历了多少个不眠之夜的努力。
向守志向江拥辉为移交工作做出的巨大贡献表示感谢,表示自己会一如既往发扬好传统,尽快把南京军区与福建军区融合好,做到无缝衔接。
这是江拥辉打的最后一个军用办公电话,同时也是在任职过程中处理的最后一个事情。挂断电话后,江拥辉心中难得的轻松下来,同时不免也有一些怅然若失。
当天晚上,江拥辉罕见地失眠了。2年多在福建军区奋斗的日子,成为他永远挥之不去的美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