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医时,医生有时会要求进行“病理检查”。很多患者对此感到疑惑:“抽血、拍片还不够吗?为什么还要“动刀子割肉”做检查?我怕疼,不想“活受罪”。

对此,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主任郑建云表示,病理检查是通过显微镜观察人体组织、细胞形态变化,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分子检测技术等,精准判断疾病性质,指导精准用药和手术的诊断方法。无论是手术切除的肿块、胃肠镜取下的可疑病变组织,还是穿刺获得的微小样本,最终都会被制成病理切片,由病理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细胞变化,分析疾病发展结局,提供治疗指导的方法。

郑建云表示,随着医学科技飞速发展,虽然影像、彩超、内镜等精确度越来越高,但是目前医学界公认准确性最高的仍然是病理诊断。尤其在鉴定肿瘤的良恶性方面,病理具有一锤定音的作用,是肿瘤靶向治疗的依据。“举个例子,洗澡时摸到乳房长了一个疙瘩,是癌吗?乳腺外科医师通过查体及超声检查仍不能明确,也无法确定手术范围大小,这就需要行包块穿刺活检术。”穿刺标本送到病理科通过复杂的工序做成HE切片,病理医生在显微镜下判断是否为癌,手术医生才能进行下一步治疗。

郑建云主任表示,做病理检查首先可以明确诊断,揪出疾病的“真凶”。“许多疾病看似症状相似,本质却天差地别。比如肺部的阴影可能是炎症、结核,也可能是肺癌。仅凭影像学检查无法确诊,病理检查能直接观察病变细胞特征,明确良恶性。”

其次,病理报告是制定治疗方案的核心依据。比如癌症不同分型、分期对应不同治疗方案。病理检查可以通过免疫组化、荧光原位杂交、基因检测等寻找靶点,让治疗“有的放矢”,减少副作用。

做病理检查还能确定手术范围。比如骨肿瘤如果病理诊断为良性,就选择肿瘤刮除,如果为恶性就要选择残酷的截肢手术。另外,做病理检查还可以预测预后,预判疾病的“未来走势”。

病理检查不仅是临床医生的“指南针”,更是患者获得精准治疗的“生命路标”。病理医生虽然不直接面对患者,但责任重大,是诊断治疗的“幕后英雄”。因此,面对医生建议的病理检查,积极配合、理性对待,是对生命健康负责的最佳选择。

本报记者 李勇


责任编辑:任行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