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标题,是一位家长在后台私信发来的问题。

问题确实很有代表性。

从资源来说,大源整体不算最顶尖。但是,从咨询热度来说,关于大源的小学怎么选、初中怎么对比,一直都是我们的后台热门问题。

没办法,庞大的人口基数摆在那的,还尽是嗷嗷待哺的等着要读小学、读初中的娃娃,加上部分学校的口碑不一,大源的家长们确实很难做到气定神闲。

以下是大源最新的小升初划片情况,总的结论而言,初中整体还算优质,其中,讨论度最高的是成都教科院附属学校、成都教科院附属中学与石室天府中学锦城湖校区。


2024年高新区小升初划片

这几所学校,不但让大源的家长惦记,也让高新区的其他一些家长惦记。

因为高新区的小升初稍微有点特殊,就是除了市属“5+2”的大摇号之外,高新区一批包括以上三个学校在内的初中各提供20人招生计划,面向符合在成都高新区升学条件的小学毕业生,通过先自愿报名,然后电脑随机录取的方式安排学位。

所以你看,难题的根源,在于有的选。要是都老老实实坐等划片,可能大家反而不纠结了,但既然现实如此,那我们今天就来盘一盘:这三所学校的差距大吗?该咋个选呢?



首先,在派别上,三所学校,两个来头,一个是教科院系,一个是石室系。

我们先来看看名字上容易混淆的两个学校:教科院附属学校和教科院附属中学。这两所由成都教育科学院牵头办的学校,基本撑起了大源的“半边天”。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是做什么的?

这是和市教育局平级的事业单位,它主要就是搞教育决策研究、教学业务指导,包括全市的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等。

再大白话一点,别人是自己摸索怎么搞教育,他们是研究和指导别人怎么搞教育。

这两所“听起来很像”的学校,其区别在于:

教科院附属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包括小学和初中;而教科院附中为高完中,包括初中和高中。

前者本部位于天府四街1717号,所以也被称为“教科院东”或者“四街那所教科院”;后者位于天府三街1888号,就被家长称为“三街那所教科院”。



2017年,成都市教科院附属学校正式建成投用。作为成都教科院附校教育集团的龙头校,首任校长杨霖是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所长;现任校长张铮曾任成都七中(高新校区)初中部原教务主任。

师资方面,据高新区教育局官方资料显示,学校教师平均年龄33岁,研究生占比24.36%,本科生占比75.64%。

从出口来看,去年,成都市教科院附属学校初升高拥有210个区指标到校生名额,高新区最高,令不少其他学校的家长羡慕不已。



2019年,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与高新区共同创办成都教科院附属中学(成都高新中学),5年实现全面扩张,实现同教科院附属学校一样的“一校三区”格局,不少家长还调侃道:“天府一街到五街,全是教科院的学校。”



不仅背景硬,教科院附中的软实力上也不差。官方资料显示,现任校长潘君曾任成都七中化学竞赛总教练、全国金牌教练,初中部负责人陈小川也出身“七系”。

师资方面,教师团队平均年龄36岁,博士、硕士学历占比36.8%。应届毕业生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部属师范院校及985高校。

在如此强大的背景与师资力量加持下,教科院附中的成绩堪称“出道即巅峰”。

刚开校的时候,学校首届的高中招录分数为606,仅次于“四七九”和师大附中;到了2024年,其招录分数达到了616,比师大附中还高2分。

另外半边天,就是石室天府中学锦城湖校区。

石室天府中学也是高完中,由成都高新区与成都石室中学共同打造,大家也叫它“石室天府”、“四中天府”。

2018年,石室天府中学附属小学成功开校,2020年,锦城湖校区作为纯公办初中加入,石室天府形成“小学+初中+高中”的格局。



作为一所“年轻”学校,石室天府锦城湖在硬件方面在大源是“说一不二”的存在。

学校总建筑面积4.41万平方米,容纳了36个班级,包含了教学用房、食堂、体育馆等多种功能。2024年7月,锦城湖校区扩建正式官宣。扩建后增加了24个教学班,扩建项目总建筑面积为8943.28平米,其中,既有报告厅及体育馆装修改造总建筑面积为3422.03平方米。

并且,锦城湖校区作为石室天府中学的直属校区,与本部校区统一法人、统一管理、统一师资,联合培训、教研。也就是说,有正儿八经的“石室基因”。



所以,如果硬要说实力,这两大派系的三所学校,其实难分伯仲。

但是,回到家长提出的那个问题,如果非要择其一,该怎么选?

我们给的思路建议是:充分考虑学校的特色和风格是否满足家长和娃娃的需求。

如果想要跳过中考,看重初高中的贯通,那就选成都教科院附中或石室天府中学锦城湖。

这两所是高完中,初升高的优势巨大,还都有“贯通培养”的模式,设有各自的贯通班。这种贯通班的优势在于,不把时间浪费在初升高上,初中直接丝滑进入高中模式,对于高中后续学习相当有好处。

而既然要从初中开始贯通,就要提前对高中进行规划。所以如果再在二者之间择其一,业内有老师是这样建议的:重视科创选石室天府,重视强基选成都教科院附中。

石室天府是西部第一个获批“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实验班”的学校,并设立了早期拔尖创新人才特色学院——梧桐学院。在科创方面这几年的表现都比较亮眼,学生作品在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频频获奖,是成都市科创成绩最好的学校之一。去年学校申报的17项参赛作品,有15个项目入围决赛答辩,共获4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



而成都教科院附中最具有特色的课程就是“强基课程”。在创办之初,成都教科院附中就被市教育局评为“成都市‘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强基计划)办学特色突出学校”,从初中开始设立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五大联赛中心,直接与高中的强基中心进行一体化培养。文科方面也开设了文科强基营,与四川大学等高校达成深度合作,定期邀请北大、清华、川大教授以及知名科研机构相关专家到校开设讲座。建校以来,学校的竞赛成绩可圈可点,两夺全国奥赛金牌,10人入选四川省代表队,71人获得四川省一等奖。2024年,还有一位同学入围北京大学数学英才班。而且,众所周知,强基计划现在已经成为顶尖名校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如果想通过指标到校上重点高中,则首选成都教科院附属学校

之前也提到,成都教科院附属学校的拥有全区最高的指标到校生名额200多个,以及全市市级指标的18个名额。全校总共也就700人,有超过30%的学生可以通过指标上重点高中,而且都还是很牛的高中,这个比例,相当强悍了。

当然,除了看升学途径和未来规划,还要综合考虑学校的整体风格与娃娃的性格、学习能力是否契合

比如说四街的教科院,家长反馈作业不多,在晚自习上就能做完,而三街的教科院和锦城湖,就有家长认为适合自律性更强或者能给自己上强度的学生;

又或者娃娃如果有艺体特长,也可以考虑锦城湖,学校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要求每个学生必修2门体育特长、2门艺术特长以及2门劳动实践和1门创新课程,校垒球运动队还是全省最高水平的垒球代表队。

反正,无论怎么选择,这三所学校上了哪一所肯定都不亏。

如果还是不知道怎么选,还有个办法,学校开放日的时候,带孩子去趟,让孩子自己感受。顺便看看哪所学校的食堂最合胃口。毕竟,中学阶段是娃娃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吃得好才能学得好,你觉得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