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恢复得不错,颈托还是要再带一段时间,目前看下来,手术很成功。”近日,同济大学附属普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人民医院)骨科负责人王明飞通过视频电话,叮嘱患者周先生康复阶段事宜。

一个多月前,65岁的周先生因颈椎不适,来到人民医院骨科就诊。“之前是脖子痛,活动受限,且偶尔双手出现放射性的疼痛和麻木,一直采用吃药、理疗等保守治疗。就诊前夕,疼痛症状突然加重,手部麻木加剧且无力。”接诊医生立即安排其做了颈椎磁共振检查。“检查显示,患者的颈2-3椎体水平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占位,肿瘤占据椎管容积超三分之二,颈髓受压严重。”周先生被立即收治入院。

高位颈髓肿瘤被喻为人体“生命线路板”上的“定时炸弹”。颈髓是人体脊髓的一部分,处于颈椎椎管内,就像线路板的核心区域,传输着维系生命活动的关键信号。颈髓肿瘤恰似安置在核心区域的“定时炸弹”,不断干扰、破坏线路的正常运行,肆意侵蚀着周边的神经线路,一旦“爆炸”,可能让整个人体“系统”陷入死机般的危险境地。

患者入院后做了一系列精细检查。王明飞发现患者肿瘤在颈部椎管的第2节和第3节之间,位置较高,脊髓压迫严重,且患者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还做过冠脉支架手术,目前仍在口服抗凝药物,手术和麻醉风险极大。医院当即组织了骨科和神经外科、心内科、麻醉科、血液内科、放射科等相关科室开展MDT多学科会诊,讨论手术方案。


讨论手术方案

“脊柱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良性肿瘤绝大多数可以通过手术切除实现治愈,复发可能性较小,预后良好。但患者的肿瘤处于颈椎2-3节段,节段解剖结构复杂、神经血管密集,因而手术风险非常大。”骨科负责人王明飞细数手术中的风险点,上颈椎靠近呼吸中枢所在的延髓,如果在手术中发生损伤,会导致患者四肢瘫痪、呼吸衰竭;椎动脉走形的变异较大,手术中发生损伤,会导致患者大出血或脑梗死。

“根据检查结果来判断,患者脊膜瘤的可能性比较大,也不排除神经源性肿瘤。术前我们需要完善肌电图,术中需要神经监测。”神经外科副主王明磊也拿出了专业建议,因肿瘤较大,术中需在显微镜下进行瘤内充分减压,再离断肿瘤基底,分离肿瘤与脊髓粘连,确保肿瘤原位切除,并减少对颈髓的干扰。

“患者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术前一周需要停用,我们建议使用低分子肝素桥接,密切监测凝血指标,确保患者手术安全。”心血管内科副主任王明亮针对患者的基础疾病及抗凝血用药情况,给出了专业意见。

“麻醉科经过研判,建议手术麻醉后,患者需鼻插管,术后清醒后还要带管一段时间,并入ICU监护,待生命体征稳定后拔管。”麻醉科主任陈志峰直言。

经过多学科联合团队的多次充分讨论,最终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手术方案。入院一周后,周先生被推入手术室。手术进行了五个多小时。上半场,由骨科团队为患者进行颈椎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椎弓根及侧块螺钉固定融合术。“手术中,我们要把患者颈椎2-3节后方的椎板棘突骨质全部切除,才能显露出脊髓和肿瘤,但同时保留颈1后弓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尽可能保护头颈活动功能。”主刀的王明飞用了个形象的比喻,即相当于房子拆掉了一面墙,需要进行固定。借助C臂机透视,骨科团队在狭小的操作空间内,完成了减压固定,并确保椎动脉安全。


手术现场

如果说骨科团队是在做“微雕”,那随后上场的神经外科团队,则是在“微雕”上“绣花”。在显微镜下10-40倍放大的视野中,主刀的王明磊看着脊髓表面的血管网络和发出的神经纤维纤毫毕现。显微剪的尖端以0.1毫米的精度游走,他的手腕以近乎静止的幅度旋转,在不骚扰颈髓的情况下,边用电灼止血,边小块切除。“我们还用到了超声吸引器(CUSA),将肿瘤超声破碎然后吸除,使得切除过程更加便捷。”王明磊说。历时三个小时,当最后一点肿瘤残根被带出,硬脊膜被精细缝合,肌肉层逐层对合——这场在方寸之间的“拆弹”大战,最终以毫米级的胜利告终。

术后,患者周先生复查颈椎增强MRI、CT显示:肿瘤完全切除,脊髓压迫完全解除,内固定螺钉位置良好。他的术后病理报告显示:脊膜瘤,预后良好。医院骨科医护团队联合康复团队对周先生进行了围手术期的同步康复治疗,周先生很快恢复良好,带着颈托下床正常活动。


手术前(左)后(右)对比

此次多学科联合,成功开展高位颈髓肿瘤切除手术,标志着同济大学附属普陀人民医院在多学科合作攻克复杂病症上取得重要突破。

事实上,同济大学附属普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早在2000年5月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合作,开展颅脑脊髓各类肿瘤、出血、创伤手术、脑脊髓血管病、功能神经外科等手术和综合治疗,在普陀区内率先开展神经导航手术、内镜手术、术中唤醒手术、DBS手术等多项新技术、新项目。在创建三级综合性医院过程中,医院将积极攻关疑难疾病诊治,开展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高速冠状动脉内膜旋磨术、慢性脑血管闭塞介入开通手术、神经内镜手术(显微镜神经内镜双镜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热蒸汽消融术等医疗新技术、新项目,持续推进上海市重点学科(普通外科学、康复医学科)建设,提升技术水平、科研能力和服务模式,让患者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记者:易雯

编辑:姜天澍

普陀 你好 | 真如枢要,多元业态促繁荣

“劳动维权+就业帮扶”全链条闭环,桃浦镇探索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新模式

【活动】曹杨“家门口”的精彩活动火热来袭!下周等你来→

区委常委会举行扩大会议,听取党(工)委(党组)书记述责述廉

常学常新、实干笃行!2025年普陀区“一把手”培训班结业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