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变循环发动机难产了,这下中国在军用发动机领域,真的是超越美国20年
变循环发动机(VCE)通过动态调整进气循环模式,兼顾亚音速省油与超音速高推力,原本说好了要给F35战斗机用上变循环发动机,但是到现在所谓的原型机还在测试,不死心的美国,只好提出让六代机用上变循环发动机,但是尴尬的问题又来了,无论是普惠还是通用,又说没钱了。
美国空军没办法,又增加了35亿美元的预算,光从2016年到现在,这两家已经从国会拿走了70亿左右的研发资金,但是光打雷不下雨。现在美国空军内部自己都在说,就算造出来了,现在这么庞大的研发成本,到时候也没办法大规模量产。
再加上前段时间,马斯克曝光了F22、F35的发动机造假,F-22搭载的F119-PW-100发动机曾被吹捧为“人类航空工业的巅峰”,单台推力达15.6吨,推重比超过10,配合矢量喷口实现超机动性。但现实却远不如宣传般美好:
- 实战短板:F-22的发动机在超音速巡航时燃油消耗惊人,实际作战半径仅约760公里,远低于宣称的“超1000公里”。
- 维护噩梦:F119发动机的隐身涂层极易脱落,每飞行1小时需150小时维护,导致F-22机队长期趴窝,2022年妥善率仅54%。
而现在,马斯克还曝光F22的F119发动机推重比只有7,实际性能只能对标中国的涡扇10C。
当年踩涡扇10发动机的时候,那可真是年年踩,月月踩,日日踩,踩的天昏地暗,踩的满脸开花,踩的中国军迷垂头丧气,脸在地上磨擦。。其中踩涡扇最重要的话术就是 推重比,太行推比7,而美国F119推比10。
至于说,普惠公司为F-35量身打造的F135发动机,号称“推力史上最强”(19.5吨),却成为拖累项目的“阿喀琉斯之踵”:
- 过热与起火:2014年一架F-35因发动机油管破裂导致地面起火,全机烧毁;2022年F-35B因发动机故障坠海,飞行员弹射逃生。
- 寿命缩水:F135的设计寿命为8000小时,但实际使用中因高温高压腐蚀,部分零件寿命仅2000小时,维护成本飙升。
- 升级陷阱:2023年普惠提出“F135增强型”升级计划,声称可提升推力10%,但美国国会质疑其需额外花费60亿美元,是“用钱填无底洞”。
现在F35发动机的问题更严重了,推重比仅6.7。也就是说,在军用发动机领域,中国现在是实实在在领先了美国20年。
变循环发动机的难产暴露了美国高端制造业的深层危机:
- 材料工艺落后:中国在陶瓷基复合材料(CMC)领域已申请超2000项专利,而美国仍依赖传统镍基合金,导致发动机耐温性不足。
- 人才断层:美国航空工程师平均年龄达55岁,年轻人才流向互联网和金融业,普惠公司2022年因“招不到合格技工”推迟交付。
- 供应链危机:F-35发动机的钛合金部件依赖俄罗斯VSMPO-AVISMA公司供应,俄乌冲突后遭制裁断供,美国本土产能杯水车薪。
现在变循环发动机难产,中国这波真的要笑开了花,因为美国提出的下一代三大发动机路线,也就是爆震发动机、冲压发动机和变循环发动机,中国现在基本上都搞定了,尤其是爆震发动机,中国已经完成了9马赫斜爆震的技术验证,而冲压发动机,中国更是完成了装机试飞。就连美国最引以为傲的变循环发动机,中国也早在2018年,国内专业期刊《中国科技奖励》提到国内首次完成变循环特有的关键技术整机验证,构建了自适应发动机关键技术体系,取得了自主研发航空发动机技术的重大突破。。
美国这些年,我们看看新型洲际弹道导弹停产、B-21超预算、六代机超支暂停、空军高超音速导弹下马,陆军海军高超导弹又双叒叕延迟,朱姆沃尔特舰成空壳、伯克3延期等等。
反而美国提出这些新型概念,引发了中国的焦虑,你看美军说要海陆空全装高超音速导弹,中国就抓紧时间,不仅搞出来了,还是最先进的承波体高超音速导弹,美国说朱姆沃尔特全球最强,中国立马也搞起了055,结果,中国的对标武器都研发成功了,美国的全都凉凉了。
当然,也有不少人说这是美国放出烟雾弹来迷惑我们的,但就像发动机造假,上次F22击落气象气球时就只能飞在一万五千米的位置击落,这就是明显推力不足的表现。
而且中国涡扇15的总师在研究F119发动机的时候,就发现了不对劲,无论计算机如何模拟,推重比也只有7.95,那个时候我们的心里就有底了,涡扇15推重比10出来,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全球最强小涵道比战斗机。
中国在年初,为什么禁止航空航天发动机相关设备零件出口,说明中国官方早就知道了美国发动机不如我们,还是早早禁出口,不给他们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