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劝人多喝热水吗?

妈妈们也总是念叨着“趁热吃,趁热喝”。可你有没有想过,这看似平常的“趁热”习惯,竟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风险?

65℃热饮=慢性“毒药”?

现场实验揭示“趁热吃”的误区

在《我是大医生》节目现场,为了直观展示温度对人体的影响,节目组邀请志愿者观众喝下自己觉得能接受的不同温度的热水。结果令人惊讶,志愿者们能轻松喝下60多度的热水,还觉得格外暖身。随后,主持团将60多度的热水倒在生肉上,生肉瞬间凝固泛白的画面令全场惊呼。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病区田艳涛主任指出"65℃以上食物、热饮已被世卫组织列为2A类致癌物!"经常食用烫食,饮用热水,会对口腔粘膜,食管粘膜以及胃黏膜造成严重伤害。反复刺激下,粘膜持续受损,炎症,癌变也会随之而来。


人体温度感知存在惊人误差,寒冷环境下,志愿者能轻松饮下68℃热水而不觉灼烫。这种看不见的伤害,正是导致我国食管癌高发的重要诱因。数据显示,全球50%食管癌发生在中国,与我们的饮食“热文化”密不可分。


40岁必做的"胃"雨绸缪

胃镜筛查的黄金法则

《中国胃癌诊疗指南》数据显示:早期胃癌治愈率超90%,而晚期不足10%。田主任强调:胃镜是胃癌筛查的“金标准”,能清晰捕捉毫米级病变。那么哪些人均是胃镜建议检查的重点人群呢?

五大高危人群自查表:

1.40岁以上无特殊症状者(每2-3年筛查)

2.家族有胃癌病史者(每年一检)

3.长期上腹痛/黑便人群(立即检查)

4.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根治后定期复查)

5.体检报告异常者(专项排查)


胃镜报告如果检查出轻度糜烂性胃炎则相对安全,但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腺瘤性息肉等情况,需要重视,这些都属于高危信号。

办公室必备好物

“打工人”的护胃零食

职场上,很多人都有吃饭不定时、不定量的习惯。长期饥一顿饱一顿,会严重损伤胃粘膜,引发胃炎、胃溃疡,甚至增加胃癌的风险。专家建议,胃不好的朋友不妨随身携带苏打饼干、山药饼、燕麦酥等健康零食。在没时间吃饭时,这些小零食,不仅能保护胃粘膜,还能避免血糖大幅波动,守护肠胃健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